拉肚子拉成習慣,當心是你的身體出了這 6 種狀況

照片檔 ID:902957152

拉肚子就是醫學上所稱的「腹瀉」,每個人都會有拉肚子的經驗,有的時候是因為吃的東西或喝的飲料不乾淨,有的時候是因為感冒而造成腸胃不適拉肚子,但是休息個幾天就會恢復正常,但有些人拉起肚子來,卻是連續好幾個星期,甚至好幾個月,那就可能是出現某些疾病的微兆。

腹瀉分成哪幾種?

從臨床醫學上分類,腹瀉可分為「滲透性」、「分泌性」和「滲出性」3種類型。

滲透性腹瀉:

是指有東西進入腸道,並使身體的水分滲透到腸道中。典型的例子就是吞入一些硬糖或口香糖,裏面的代糖成分不能被身體吸收,但是會導致水分滲透到腸道中,產生腹瀉的症狀。

分泌性腹瀉:

當身體出現某些異常情況時,腸道會分泌大量水分,例如病毒、病菌與寄生蟲感染、服用藥物或其他內分泌疾病所引發的腹瀉。

滲出性腹瀉:

是指糞便裏混有血液和膿液,這種情況大多發生於腸道發炎疾病時,例如克隆氏病(Crohn’s Disease)和潰瘍性結腸炎,以及某些腸道感染病症。

急性腹瀉的原因有哪些?

而腹瀉如果按發生的時間頻率來區分,則可以分為「急性腹瀉」與「慢性腹瀉」。

如果在3個星期之內腸胃能夠恢復正常的以歸類為急性腹瀉,發生的原因可能是

細菌感染、病毒感染:食物中毒、飲食不當、消化不良、藥物不良反應,或外出旅行水土不服而造成的腹瀉。

慢性腹瀉可能會是發生了哪些疾病?

 如果3個星期之內腸胃仍無法恢復正常的腹瀉可以歸類為慢性腹瀉,發生的原因可分為6種疾病或原因:

1、腸道感染性疾病:包括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細菌性疾病、腸結核、梨形鞭毛蟲病、血吸蟲病、腸道念珠菌感染所引發的持續腹瀉。

2、腸道非感染性疾病:因為發炎性腸道疾病(如克隆病和潰瘍性結腸炎)、缺血性結腸炎、憩室炎、腸躁症所引發的長期腹瀉。

3、腫瘤:例如大腸癌、絨毛狀腺瘤息肉、小腸惡性淋巴瘤等腸道腫瘤也會導致人體出現反腹瀉的狀況。

4、小腸吸收不良:小腸吸收功能減損,以致營養物質不能正常吸收,而從糞便中排泄,造成持續的腹瀉。

5、藥物和手術因素:長期服用降血壓藥、癌症藥物或濫用通便藥物者,或接受膽囊切除手術或減肥手術者,都可能會出現持續腹瀉的狀況。

6、其他疾病:例如A、B、C型等3種肝炎、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胰腺功能不全的患者,也會出現持續性的腹瀉。

腹瀉該如何處理補充水分?

如果腹瀉情況並不嚴重,也確定原因,就可以讓它自然痊癒,或者服用一些非處方藥物來減輕不適感。由於腹瀉會導致身體水分大量流失,因此,腹瀉期間每天至少要喝250CC的水,以少量多次的方式補充,也可以喝不含果肉的果汁,但肉湯、汽水和咖啡因飲料都不適合腹瀉時飲用。此外,像去了油脂的雞湯、蜂蜜茶和運動飲料都是不錯的選擇,有助於讓腸道吸收壓力減輕,逐步恢復正常功能。

如果是長時間持續的腹瀉,例如在一天內發生3次;以上的水瀉,就會導致身體流失大量水分和營養物質,身體就會有脫水現象,如果再出現高燒多日、嘔吐不止、全身無力的症狀,會對健康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應該立刻就醫診治。

延伸閱讀:

48%上班族有便便困擾 這3招教你清腸道,跟便秘說掰掰

台灣每4個人就有1人會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你也中了嗎?

拉肚子不是「禁食」就會好!4種腹瀉該怎麼吃

文/陳亦云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