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易引發急性腎損傷!腎臟權威黃尚志醫師:慢性腎病患者應注意加強防疫

COVID-19 疫情全球延燒 3 年,這場人類與病毒的大戰,因翻轉快速、無法掉以輕心。台灣在醫界及國人全力防疫下,雖歷經疫情高峰,也逐步邁向趨緩,卻也跟國際相似,將面臨 BA.4/5 的變異株挑戰,恐迎來新一波疫情噴發。

每一波疫情中,最令人擔憂的莫過於可能導致中重症的高危險族群。美國疾病管制署(CDC)透過文獻統合分析後,將數類民眾根據其健康史,歸類為染疫後演變為重症的高風險族群,其中就包含慢性腎病族群1

根據 CDC 引用的文獻顯示,慢性腎臟病病友一旦染疫,演變成重症的風險是沒有腎病族群的約 3.02 倍2。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也提醒感染新冠而住院之患者,發生急性腎損傷比例高達約 56.9%3,可見感染新冠病毒對腎功能影響之鉅。

國衛院溫啟邦研究員針對近 50 萬人的大型前瞻性世代研究發現,台灣罹患慢性腎臟性疾病的患者達約 12%4,平均每 8 個成年人就有 1 人罹患,推估全國約有 200 多萬患者,人數眾多。

台灣腎臟醫學會鑒於慢性腎臟病病患罹患新冠肺炎後,更容易發展為重症而死亡,在疫情爆發之際,隨即提醒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應將慢性腎病患者歸類為染疫後容易演變為重症的高風險族群。

不能不洗腎!腎臟醫學會提透析機構感染管制措施指引5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黃尚志醫師表示,學會之所以會這樣呼籲,源自於需要洗腎的慢性腎病病友老年族群多,且免疫力低下,還需要頻繁出入染疫高風險場合的洗腎中心,恐增加群體染疫之風險。

除了呼籲疫情指揮中心提升對慢性腎臟病的重視,得以讓患者能及早施打疫苗、及早形成保護力,學會也試著擬定不同以往的洗腎指引,降低病友赴透析中心洗腎可能染疫的風險。

黃尚志理事長解釋,慢性腎臟病只要進入透析階段後,除了透過洗腎、換腎,目前已經沒有其他方法可幫助延續生命,因此不能中斷透析治療。「洗腎有兩種方式: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必須跑醫療院所的血液透析,染疫風險較高。」

為了讓病友能放心洗腎,學會特別訂定「設有血液透析室之醫療機構因應 COVID-19 感染管制措施指引」5。提醒設有血液透析室之醫療院所在病人分流、病人安置、個人防護裝備及手部衛生等防疫建議。

「除了醫護會穿著防護裝備、注意手部衛生外,在病人分流就醫上,如果醫院一、三、五較為忙碌,我們就會請病患二、四、六回診洗腎,患者在進行透析時,也維持適當的社交距離,相對安全」,他說到。

黃尚志理事長表示,新冠疫情期間,慢性腎臟病患者染疫人數並沒有特別高,需要到洗腎中心透析的病友,也極少聽聞洗腎中心發生群聚感染事件,表示學會訂定的 COVID-19 感染管制措施指引的成效卓越。

影片授權自「新冠肺炎衛教專區-三防三擊」

新冠肺炎常合併急性腎損傷,專家解釋致病機制

此外,因新冠肺炎住院者常合併急性腎臟損傷,可能導致各式併發症,嚴重甚至死亡。他說明,新冠確診後可能造成感染性休克,進而造成腎小管損傷、炎症反應、增加血栓產生及直接感染腎臟細胞等,都會引起急性腎損傷6,7

黃尚志理事長語重心長地說,可怕的是,大部分曾經罹患新冠肺炎而有急性腎臟損傷之患者,在出院後其腎功能有可能無法恢復至原先的狀態,演變成慢性腎臟病,後續甚至需要接受長期透析治療8,不可不慎。

由此可知,本身就是慢性腎臟病友的人更需要謹慎小心,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及完整接種疫苗外,也需要特別留意自身健康狀態。如出現疑似染疫症狀,應及早進行快篩;一旦確診,儘早尋求醫療協助,接受適當治療。

由於慢性腎病者罹患新冠後發展為重症的機會較一般人高,在居家隔離期間,更應警覺自身症狀變化,千萬不能因為症狀輕微,就忽視中重症警訊。每天要定時將自身狀況向家人和照護團隊告知,讓專業醫護判斷應就診治療的時機。

文/黃慧玫、圖/楊紹楚

諮詢專家: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 黃尚志醫師
參考資料:
1. People with Certain Medical Condition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
2. Khan MMA, Khan MN, Mustagir MG, Rana J, Islam MS, Kabir MI. Effects of underlying morbidities on the occurrence of deaths in COVID-19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global health. Dec 2020;10(2):020503.
3. Kidney disease & COVID-19. 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
4. 溫啟邦(2008),〈探討因慢性腎臟性疾病而死亡的重要性-根據台灣462,293人之大型前瞻性世代研究結果〉,國家衛生研究院。
5. 疾病管制署(2022),〈設有血液透析室之醫療機構因應COVID-19 感染管制措施指引〉,衛生福利部。
6. Legrand M, Bell S, Forni L, et al. Pathophysiology of COVID-19-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 Nat Rev Nephrol. 2021;17(11):751-764.
7. Hantoushzadeh S, Norooznezhad AH. Possible Cause of Inflammatory Storm and Septic Shock in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COVID-19). Arch Med Res. 2020;51(4):347-348.
8. Yende S, Parikh CR. Long COVID and kidney disease. Nat Rev Nephrol. 2021;17(12):792-793.

延伸閱讀
流感、新冠症狀難分辨!感染專家王復德醫師:避免重症肺炎,高風險族群投藥「關鍵期」很重要
疫情大流行下如何安心洗腎?腎臟科醫師這麼說
BA.5變異株成主流!預防醫學專家林文元醫師:肥胖患者要特別注意防疫 接種疫苗預防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