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發表了一項來自美國Van Andel研究所的新成果,研究者們分析了瑞典近170萬人的數據發現,早年做過闌尾切除手術的人群,帕金森氏症發病風險竟然降低了19.3%!對比另一個帕金森氏症患者數據庫也發現,做過闌尾切除手術的患者,發病時間平均晚了3.6年!
進一步研究顯示,健康人的闌尾中,普遍存在帕金森氏症的病理蛋白「α-突觸核蛋白」的寡聚體和短片段,而且闌尾還能夠促進這二者的形成。
「無用」的器官-闌尾
闌尾這個沒有用處的器官,除了拿來割,還能拿來做什麼?其實近年來科學家發現,闌尾黏膜上具有很多免疫細胞,它其實是一種幫助淋巴系統檢測和清除病原體的免疫器官。另外一些證據則表明,闌尾具有儲藏腸道菌的作用,可以參與調節腸道菌群組成、幫助維持腸道功能。
闌尾跟帕金森氏症有什麼關係?
帕金森氏症的老人們,往往手抖腳抖抖個不停。根據觀察,在顫抖症狀出現之前好幾十年,患者們就會出現一些便秘之類的胃腸道症狀。於是就有科學家猜測,腦子與腸子之間是否有關聯?
過去就有理論指出,帕金森氏症的病理學最初起源於胃腸道,而它們又會透過遍布胃腸道的迷走神經,逆行進入大腦,最終導致病發!
這個理論後來逐漸有了一些證據支持。比如說去年《Psychiatry》就發表過一項研究,結果顯示,那些做過迷走神經切斷術的人,帕金森氏症發病風險竟然降低了32%!一些動物實驗也證實,異常折疊的α-突觸核蛋白,確實能夠沿著迷走神經進入大腦。
過去的臨床研究,再加上這次的統計資料,相輔相成,讓這方面的研究越來越具有說服力。
不建議為了預防帕金森氏症而切除闌尾
雖然單從研究來看,切除闌尾的功效實在很大,但是本研究的通訊作者Vivian Labrie教授並不建議進行闌尾切除手術來預防帕金森氏症,她表示,既然闌尾對α-突觸核蛋白的影響是個普遍存在的現象,那麼我們對它的研究應當集中於「為何有人發病,而有人健康」上。
研究者認為,可能人類本身存在先天的差異,那些不發病的人,對α-突觸核蛋白的聚集和擴散,具有更強的抵抗力;又或者發病人群有感腸道菌群的變化,導致更多的α-突觸核蛋白碎片,以招募免疫細胞保護腸道。
目前,研究者還在進一步研究α-突觸核蛋白,因此,我們暫時還不用為了預防帕金森氏症,而一窩蜂跑去切除闌尾喔!
參考資料:
The vermiform appendix impacts the risk of developing Parkinson’s disease
期刊小檔案: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是一本致力於研究和轉化醫學界強烈議題相關的週刊,包括工程和診斷、化學和藥物開發、細胞生物學和臨床醫學界面的研究。
延伸閱讀: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