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醫院跨足健檢市場,到底打的是什麼算盤?

iStock-975765558

健康檢查已然是一項極為熱門的產業,國人對於健檢保障自身健康的意識越來越高,再加上目前法律規定資方必須在一定條件下提供勞工健檢,因此,健檢的普及已是一個趨勢。

不過,不只是像是美兆、聯安等私人健檢中心興起,2000年來,台灣的大型醫院也積極跨足健檢事業,目前更是拿下了健檢產業的半個市場,大型醫院的這番「跨足」之舉,實在不能輕忽。

健檢是醫院重要的財源

談到為何要從醫療端跨足到健檢,台大健檢中心主任邱瀚模坦率的表示,「開財源」是重要的考量。「就實際面來說,健檢不用受到健保的限制,對醫院來說,是很重要的收入來源。」

令台灣人在全世界面前都感到驕傲的健保,如今已經負債累累,健保開辦之初,1996年健保費用也才2229億元,短短22年間,增加3.2倍。2017年,健保成本及收入首度超過總額,達到負98億元,預估今年破洞更大,達到負257億元。而且,以現在的惡化速度,目前安全準備金2000億元,根本撐不了幾年,屆時如果未能提高健保費率,全民健保可能面臨倒閉。

健保的財務問題不是這幾年才發生的,意識到健保無法再當醫院的靠山,醫院只好另覓財源。大約在2000年時,大醫院紛紛嗅到健保藍海的巨大商機,成立專門的健檢中心,適逢民眾健康意識的抬頭,雙方面一搭一唱,正好讓大醫院正式躍升為健檢市場的主要玩家。

唯有醫院最懂得如何看待疾病

不過,大醫院能打入市場,靠的也不單單是時機,更重要的是醫院背後的醫療實力。

邱瀚模直指,唯有醫院才最懂得如何看待疾病。以台大醫院為例,每週在為客戶做健康檢查的醫生,都是有自己門診時段,需要看診、上刀的醫生,這些醫生對於疾病的敏銳度高,可以當更稱職的疾病守門員。

無獨有偶,新光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張淑儀課長張淑儀也表示,由醫院端負責健檢,有任何問題,便可以直接透過中心轉診至醫院各科,從健康篩檢到疾病治療一氣呵成,這樣一條龍的服務,也避免了醫療資源的浪費。

臺安健檢中心經理王怡芬還指出,醫院自行做健檢中心,除了可以協助自己的客戶診治病情,遇上專業健檢中心的轉診需求,也更得心應手,「像是臺安現在除了自己的健檢中心,也與一家專營健檢事業的中心合作,接手治療從健檢中發現的疾病,」醫生們了解健檢內容、程序,治療起來更沒有溝通障礙。

預防醫學興起 醫院不能缺席

大醫院投入健檢產業,除了基於商業、專業的考量,另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預防醫學」是未來大健康產業中重要的一環。所謂預防醫學,便是在疾病發生之前的「亞健康」階段,就透過生活方式、飲食、運動的調整,讓人們回到「健康」的狀態。

臺安當年早於絕大部分醫院,率先成立健檢中心,便是因為當時的醫院管理人是外籍人士,將西方先進的預防醫學觀念引進台灣。這幾年,臺安更積極規劃健康生活教學、運動教學的相關課程,另外像是長庚醫院的長壽村,皆是本著預防醫學為理念的醫院產品。

台北榮總健檢中心主任林幸榮表示,健檢是大健康產業的趨勢方向,而醫院身為健康產業的重要一環,在這一趨勢中自然不能缺席。邱瀚模則提到,在疾病發生前提供預防性改善,相較於疾病發生後才治療,更加節省治療支出。

大醫院跨足 靈活性可能不足

不過,邱瀚模也坦承,醫院跨足做健檢,有優勢,自然也會有劣勢,「大醫院做健檢的缺點,最明顯的就是會被綁在醫院的框架之下,」邱瀚模舉例,像是台大健檢中心,醫院能撥給中心的場地就是只有那麼多,隔壁也還有鄰居,所以不可能全部都隨心所欲的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事。

林幸榮也提到,醫院畢竟仍然是以治療為主的場所,所以雖然在健檢領域投入了相當多的心力,但是就醫院整體來說,健檢中心也不會是發展主力。

「這或許也是專門做健檢的中心的優勢,因為它們把所有的資源全部投放在健檢,那個資源的力道就是不一樣的,」邱瀚模指出。

不過,邱瀚模並沒有直接給出兩者中哪個更好的答案,他認為,要將格局拉高到全台灣來看。「就台灣的整體格局來說,健康檢查服務的面向,是越多元越好,這樣民眾的可近性才會高,」因此,要做的不是比輸贏,而是分析出大醫院健檢以及專業健檢中心的長處與短處,再讓民眾自行選擇。

延伸閱讀:

不是做完健檢就沒事了,告訴你接下來該做些什麼

慢性病成疾病主流  讓家醫科醫師告訴你為什麼要做「健康檢查」

回顧62年的台灣健檢發展史,讓你知道現在健檢有多進步!

健檢都正常,為什麼忽然就被宣判癌末?

如果在健檢報告上出現這6種紅字病症,千萬別自己嚇自己

全台27萬B肝帶原者不自知 中研院院士呼籲:帶爸媽做健檢查B肝

醫療雲端平台太難做!健檢診所:能給出數據客製化嗎?

你想要什麼樣的健檢,按>>這裡就知道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