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自然產就別剖腹!最新研究指出 自然產的孩子大腦發育較好

iStock-928200546

隨著剖腹產的技術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多的準媽媽們傾向於一刀,不僅免受生孩子的產前陣痛,華人地區看良辰吉日生孩子的因素,也讓準媽媽們偏好剖腹產。而且,剖腹產解決了諸多難產和併發症問題,挽救了無數母親和寶寶的生命。

但是,過去研究的諸多證據表明,剖腹產的嬰兒,更容易患上代謝和免疫相關疾病,包括2型糖尿病氣喘、乳糜瀉和肥胖。近來,國際期刊《PNAS》又有研究表明,自然產的孩子和剖腹產出生的孩子,在行為認知方面存在差異,出生方式很可能對早期的大腦發育產生影響。

小鼠實驗發現

喬治亞州立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的團隊,探究了不同出生方式,對小鼠不同大腦區域神經細胞的影響。結果表明,在小鼠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剖腹產出生的小鼠,神經細胞死亡率高於自然產出生的小鼠。

並且,出生方式對於大腦神經細胞的影響會持續很長時間,直到小鼠斷奶時,剖腹產出生的小鼠分泌抗利尿激素的神經細胞數量,比自然產出生小鼠少了20%!同時,抗利尿劑素可以抑制食慾,因此剖腹產出生的小鼠,體重增加也更快。

人類寶寶是否也受抗利尿激素影響呢?

由小鼠實驗可以看出,出生方式影響了分泌抗利尿激素神經細胞的數量,並透過抗利尿激素,進一步影響了小鼠的體重。那麼,抗利尿激素在人類寶寶的出生過程中,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呢?

自然產出生的寶寶,會在母親的產道中受到有規律的擠壓,感受到壓力的寶寶,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會增加,明顯高於剖腹產出生的寶寶。

抗利尿激素具有保護神經的作用,可以保護嬰兒的大腦,失去了抗利尿激素的保護作用,剖腹產出生的孩子更容易出現認知方面出現問題。

其實,WHO早已給出了建議-在普通醫院,剖腹產的比例不應高於10%,即使在專收疑難病例的特殊醫院,這個比例也不應高於15%。雖然剖腹產確實能夠挽救孕婦和嬰兒的生命,但是不到萬不得已,還請媽媽們咬著牙多吃點苦,讓寶寶自然分娩吧。

參考資料:

Parturition and the perinatal period: can mode of delivery impact on the future health of the neonate?

期刊小檔案:

《PNA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8年的學術影響因子是9.504,出版商是美國國家科學院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期刊每年會發表 3000 篇以上的研究論文,涵蓋科學各領域 – 物理學、社會科學、生物學 – 所有文章皆需「能讓大眾讀者理解」。主編 Inder Verma 為美國加州薩克生物研究學院 (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 基因實驗室的分子生物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癌症學和基因治療。PNAS 還有十位副編輯和龐大的編輯部,設有自人類學到永續科學等31個不同學科。

延伸閱讀:

自然產還是剖腹產?準媽媽應該要怎麼做選擇呢?

寶寶生得多 媽媽癡呆風險增高70%!

美國呼籲禁止銷售,台灣家長卻還把它當育兒好物!

媽媽真偉大!研究:生孩子使女性的細胞衰老11年,遠超過吸菸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