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盂腎炎、腎絲球腎炎、間質性腎炎 這3種腎臟炎差在哪?

iStock-935643496

大家都知道,腎臟是我們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一旦發炎,就有可能損害腎功能,讓身體的代謝系統出問題。但是腎臟發炎也有分成3種,每一種的發生原因不一樣,對於腎臟功能的損害也不同,像是腎盂腎炎,就不用太過驚慌、覺得一定會腎衰竭

腎臟是身體的「污水處理廠」

腎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器官,外觀像一個大豌豆,但是裡面結構劃分的很細,所以發生病變的時候,也會有不同的影響跟反應;但腎臟主要的功能就是代謝體內的廢物,可以想像成是身體裡的回收廠、污水處理廠一樣,有很多單位,但是整體有共同的功能。

夾帶廢物的血液會先經過腎絲球過濾,可以想成是污水處理廠的「沈澱」,腎絲球會保留還可以循環利用的大分子物質,像是大部份的水分、蛋白質等。

過濾完的血液,在腎小管再進行一輪處理,將尿素、尿酸等小分子物質排出,電解質則看體內是否需要,太多也排出、太少則留下來,有毒物質也是在這裡代謝。

做完這些過濾,終於剩下要排出體外的尿液,這時會儲存在腎臟中央的腎盞、腎盂部位,這也是泌尿道系統的源頭,接下來尿液就會順著輸尿管、膀胱、尿道的通道排出去,這也是泌尿道感染會造成腎盂腎炎的原因。

腎盂腎炎是什麼

腎盂腎炎簡單來說,就是「儲尿槽」發炎了,基本上腎盂腎炎有90%都來自泌尿道感染,也就是從尿道、膀胱一路感染到腎盂;書田診所泌尿科醫師杜元博說,女生比較容易發生泌尿道感染、也比較容易造成腎盂腎炎,因為腎盂腎炎住院的比例比男生略高一點,大約在1.1~1.5倍之間。

另外的原因,可能來自血液中有細菌,流到腎臟造成感染,或是經過淋巴液造成感染,但總體來說,腎盂腎炎就是細菌感染造成。杜元博說,「細菌繁殖能力超強,100隻的細菌,30分鐘後就變成10000隻了」,所以第一時間殺菌非常重要。

腎盂腎炎在剛開始會出現尿痛、急尿的症狀,後來會開始腰痠、發燒,尿液也會因為白血球增多而變濃,杜元博說,如果治療1~3天之後沒有自然退燒,就要考慮住院,但如果血中白血球超過1萬以上,有沒有發燒都要住院;一般來說急性期大約需要10~14天的抗生素治療,如果有住院,住院以7天為限。

雖然急性期的腎盂腎炎不用太害怕、也不太會損傷腎功能,但如果沒有治療,也可能因為細菌侵入血液,併發敗血症、休克甚至死亡;而即便僥倖,沒有馬上致死,演變成慢性腎盂腎炎,也會因為腎盂一直處在發炎狀態,造成腎臟漸漸萎縮。

腎絲球腎炎是什麼

上述有提到,腎絲球是過濾大分子的腎臟部位,所以如果腎絲球發炎,就無法過濾蛋白質、甚至連紅血球這種血球蛋白質也留不住,所以會造成蛋白尿跟血尿;因為沒辦法過濾水分,也會造成四肢水腫、高血壓的情況,但是急性的症狀來得快、去得也快。

目前大多數的腎絲球腎炎並不知道原因,稱為「原發性腎絲球腎炎」,其他比較常見的原因,像是本身有自體免疫疾病,或是因為病毒或細菌引起免疫反應攻擊腎絲球等,不過簡單來說,腎絲球腎炎可以說是「免疫疾病」造成的反應。

像是常見的扁桃腺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可能造成嬰幼兒、青少年的急性腎絲球腎炎,B型、C型肝炎則可能造成成年人的急性腎絲球腎炎。急性的腎絲球腎炎其實不會造成太大的腎功能損傷,但慢性的腎絲球腎炎是台灣統計中,引發腎衰竭的第一名原因。

慢性腎絲球腎炎大部分是來自免疫球蛋白IgA沉積在腎臟造成,而免疫疾病像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都可能誘發免疫球蛋白的沈積;現在大多會使用類固醇來延緩腎病變的進程,其他補充的藥物、食療,則要視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來量身制定。

腎小管間質性腎病變(間質性腎炎)是什麼

前面有提過腎小管是負責過濾小分子、大部分毒性物質的腎臟部位,所以也非常容易累積毒素,造成中毒而發炎;但如果腎小管病變,幾乎不會有什麼明顯的症狀,頂多可能會因為藥物過敏產生疹子,或因為電解質不平衡,尿變得比較稀。

最常見造成間質性腎病變的,有抗生素、止痛藥、消炎藥、利尿劑等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藥師蘇柏名說,基本上90%的藥物都是經由肝、腎代謝,過多的攝取會讓腎小管接受太多毒性。在急性期,除了皮膚過敏、稀尿(低比重尿)之外,也可能有蛋白尿,慢性期則同樣沒什麼症狀,但事實上腎臟已經萎縮,漸漸會造成高血壓

除了藥物中毒造成的急性間質性腎病變之外,慢性間質性腎病變也可能因為尿路阻塞、反覆尿道或腎臟結石、重金屬中毒,或是糖尿病、高血鈣症、低血鉀症、自體免疫疾病造成;腎小管會因為反覆發炎,導致表面出現疤痕,讓腎臟漸漸纖維化,導致萎縮,因為腎小管接在腎絲球跟腎盂中間,也會導致這2個部位產生病變。

急性期的間質性腎病變只要停止藥物、處理毒性,基本上不會造成腎功能的影響,但是慢性間質性腎病變多半已經中毒許久,或是有其他的疾病,就要當成腎功能損害來處理,先治療高血壓、中毒等併發症,再嚴格限制患者的飲食與活動,避免腎功能再次惡化。

延伸閱讀

突破性研究:新型人造抗體有可能治癒慢性腎臟炎

30歲腎臟就開始走下坡,謹記『三不六要』預防腎臟老化

一天到底尿量多少才是「正常的」?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