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不小心吃到含有微量「氚」的食物怎麼辦?毒物專家教 2 招簡單排毒法

儘管國際原子能總署掛保證氚對人體的危害微乎其微,但香港食物及環境衛生諮詢委員會主席梁美儀仍提醒民眾,盡量少吃如黑鮪魚等大型魚類,每年最多只可淺嚐一、兩次。因為這類魚屬食物鏈高的生物,會吸入不同汙染物,可能對人體有害。

除了少吃大型深海魚,香港食物及環境衛生諮詢委員會主席梁美儀認為,海床泥土容易有汙染物沉澱,而且汙染濃度較高,因此建議民眾,少吃比目魚等底棲性魚類,也應該減少吃貝或蚌類等會過濾水中有機物的水產品。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也認為,雖然目前科學證據顯示,日本所排放含氚的核廢水不會危害人體健康,但他認為,在沒有更多研究證實無害之前,民眾盡量少吃黑鮪魚、旗魚、鯊魚等魚類。

顏宗海解釋,氚為水溶性,食物透過水煮可做更進一步的處理,降低氚對人體影響的可能,但值得注意的是,最好不要喝湯。

多喝水稀釋體內有害物質 補充維他命修復受損細胞

國立成功大學副校長暨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從健康風險角度分析,日本即將排放含「氚」的核廢水濃度低於國際標準,對人體健康危害不大,民眾不用過度恐慌。他認為,環境或食物中皆帶有些微的放射線元素,很難完全避開,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加生理機能,避免毒物累積體內。

李俊璋分享 2 招排毒法,第一招多運動,第二招多喝水。他解釋,多喝水不是多吃飲料,多喝白開水可以增加排泄及代謝能力。民眾可以試著每天喝1至 2公升的白開水,會發現排尿量及排尿能力比以前更好,研究發現,水可以稀釋體內的有害物質,加速肝臟、腎臟排毒的效率。

多運動、多喝水之外,台北榮民總醫院核醫部醫師姚珊汎則建議民眾,平常可多攝取水果或補充維他命 C、維他命 E、 維他命B 群等,修復受損細胞並藉此降低毒素的傷害。

文/邱玉珍 圖/ 巫郡俊

諮詢專家: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國立成功大學副校長暨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台北榮民總醫院核醫部醫師姚珊汎

延伸閱讀
日本核廢水影響報導1/史上最大規模核廢水排放對人體有害嗎?專家解析影響核食的 3 大放射性物質
日本核廢水影響報導 2/輻射海產比農產品難防!中國、香港禁止日本海鮮進口,台灣該照做嗎?
日本核廢水影響報導3/擔心輻射殘留需要做健康檢查嗎?醫揭做到 2 件事就能抵抗核食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