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是在健康檢查後才發現,治療原則以「無症狀者定期追蹤,有症狀者介入治療」為主。由於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是相對溫和但仍屬癌症,提醒病人不可大意,當出現以下 3 種情況時,應立即透過專業醫療團隊擬定治療計畫。
白血病分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簡稱 CLL)與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Acute Lymphoid Leukemia,簡稱 ALL),前者因病程進展慢,症狀也不明顯,長期臨床研究更發現,早期治療與晚期治療,對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病人,就長期存活時間影響並不大,但最新的研究顯示,病人若發生 3 種狀況,仍需經由適當的治療才能達到更佳的生活品質與延長生活品質。
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血液腫瘤部主任柯博升指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目前有許多新治療選擇;尤其是經基因檢測,有 TP53 基因突變或者第 17 對染色體缺損(短臂減損)者,最新研究已有 2 種反應率佳的標靶藥物可選用,治療策略更加多元,病人應勇於面對積極治療。
如何診斷?哪三種情況需要治療?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主要是人體「淋巴球異常增生」後跑到血液裡,導致血液中淋巴球數量明顯增加,若懷疑病人淋巴球異常增生的情況符合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樣貌,則會進一步透過周邊血液檢查,確認是否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柯博升指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僅管相對溫和但仍屬癌症,提醒病人不可大意,當出現以下三種情況時,應立即透過專業醫療團隊擬定治療計畫。
第一 是白血球增加數量太多且增加速率太快,例如幾個月內增加超過一倍,二倍甚至更高時,醫師則會預期腫瘤增生較快,會給予藥物壓制。
第二 是紅血球與血小板減少導致出現貧血等症狀。
第三 是淋巴瘤壓迫到重要器官,例如長在頸部的淋巴瘤壓迫到氣管,或病灶在輸尿管,影響尿液排出與腎臟功能,就需要積極治療。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療選擇多元
柯博升說,目前針對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治療策略,傾向在治療前先做基因檢測,檢測是否有 TP53 基因突變或第 17 對染色體缺損(短臂減損)。若發現基因異常的患者,化學治療的效果較差,所以標靶藥物可以考慮早期使用,而標靶藥物 BCL-2, BTK 抑制劑都是合適的治療選擇。
難治型及復發型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治療
若治療結束後半年「內」又發現癌細胞,稱為「難治型」; 半年「後」發現癌細胞則稱為「復發型」。柯博升表示,復發型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未必是之前使用的藥物無效,病人仍可以續用原先藥物重新治療,也可以選擇新藥物治療,但要有長期與癌共存和抗戰的準備。
柯博升說,即使病人原先就採用標靶藥物,也可以將兩種標靶藥物互換使用,或選用化療加上 CD20 單株抗體治療,在二種標靶治療中選擇其一;BCL-2 抑制劑一般建議使用約二年左右,接下來可考慮停藥。而 BTK 抑制劑在標準療程上則需要持續使用。
監測治療副作用應與醫師密切配合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B 型肝炎的病人若有使用 CD20 單株抗體治療,會給予抗病毒的藥物。標靶藥物中的 BTK 抑制劑,因會干擾血小板功能,所以病人比較容易出血,也要注意是否造成心律不整的問題,而標靶藥物中的 BCL-2,除會讓患者有腸胃道症狀外,還需監測因治療效果很好引發大量腫瘤細胞死亡的「腫瘤溶解症候群」所產生的尿酸增高問題。
柯博升提醒,慢性淋巴性白血病若忽略治療關鍵,仍可能縮短病人存活期,現今專科醫學會與癌症希望基金會均提供正確的治療資訊,鼓勵病人下載「血癌攻略 line@」可以多認識白血病,用積極且正向的態度面對疾病與治療。
文/癌症希望基金會 編輯/賴以玲 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症狀像老化易延誤治療!出現 7 大症狀應注意
新型口服標靶納入健保!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延長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