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飛機起降都聽不見!國內首例健保給付女嬰「雙耳」電子耳! 

聽力對兒童發展極為重要,一名十個月大的女嬰為重度聽力損失,聽力損失大於 90 分貝,連飛機起降時發出的巨大聲響都聽不到,而國內健保今年七月開始放寬人工耳蝸(電子耳)給付方式,在七月完成手術成為全國第一位健保給付雙耳植入電子耳成功的個案。

助聽器仍有局限性!重度聽障怎麼辦?

據統計,新生兒先天性聽力損失的發生率為千分之三,但其中有超過 10% 屬於「重度」以上,換算下來全台灣每年約有 40 名重度的聽損新生兒,需要在確診後及早介入處理,配戴聽覺輔具及接受聽能復健。

並不是每個患者靠助聽器就能改善,中醫大附醫全方位聽覺健康中心陳冠華主任指出:「對於重度以上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的病人,助聽器音量已經不足,須植入人工耳蝸方能改善聽覺。」人工耳蝸所謂的電子耳成效極佳,但是因為技術先進價格也相當昂貴,自費單邊耳朵約 80-100 萬台幣,雙耳價格落在 160-200 萬。

陳冠華先前收治一名個案,是一名 10 個月大女嬰言言,本身家族史中就有聽力障礙,一出生在新生兒聽力篩檢雙耳未通過,確定為「極重度」聽損,聽損大於 90 分貝,將嚴重阻礙聽力及語言發展。

先天聽損新生兒建議兩歲前植入

醫師第一時間建議家長需趁早考慮為言言進行電子耳植入,考量在巨大經濟壓力之下,曾在言言兩個月大開始先裝助聽器輔助但成效不彰,當時健保給付單邊電子耳的費用,在因應經濟因素先預訂植入單耳,好在健保署今年 7 月 1 日起放寬政策,改為健保給付未滿 18 歲重度聽損者「雙耳」電子耳。

為什麼電子耳對於聽障如此重要?醫界文獻顯示,電子耳植入手術已被認為是極重度聽力損失病人最有效治療方式,陳冠華解釋:「對於嬰幼兒來說,不僅是語言的理解度上升、語音辨識度提升,對大腦皮質發展最佳的聲音清晰度提高,是對腦部發展高度相關。」

電子耳結構及運作方式/圖片提供:中醫大附醫

嬰幼兒聽語發展的黃金期從六個月開始至學齡前,大腦才會發展出最佳的聲音解析度、語音辨識度及清晰的口語發展,對於雙耳極重度聽力損失的嬰幼兒來說,兩歲前盡早進行雙耳植入人工耳蝸,是比較理想的治療選擇。

植入電子耳不僅能聽到!促進大腦發展

在歐美日韓等國,已把「嬰幼兒雙耳人工耳蝸植入」當作先天性極重度以上聽力損失的標準治療,然而在台灣,過往受限於健保給付限制,多數家庭只能選擇植入一耳。

若僅有裝單邊的電子耳與雙耳都有電子耳產生什麼樣的差異?陳冠華表示:「單耳在安靜裡面可以聽到聲音沒問題,講話可以清楚,但辨別聲音來向、抑揚頓挫、講話時的語氣就得靠兩邊的耳朵,兩邊耳朵才可應付日常生活中吵雜的環境,背景噪音的環境,尤其促進大腦皮脂發育。」

好在健保署今年 7 月 1 日起放寬政策,改為健保給付未滿 18 歲重度聽損者「雙耳」人工耳蝸,健保給付需要由醫院先提出事前申請,言言順利在 7 月 20 日進行手術,術後隔天開機,言言即有聽到聲音轉頭尋找聲源的反應,植入 2 個月開始有口語發展,與家長互動,言言也是全國第一位健保給付雙耳植入電子耳成功的個案。

電子耳健保給付標準 

  • 需事前審查
  • 年齡:未滿 18 歲
  • 聽力狀況:兩耳聽力損失呈>= 90dB HL ( 0.5、l、2、4K Hz)
  • 先前使用助聽器 3~6 個月以上
  • 助聽後開放式語言測試得分 <50%  或噪聲下語詞測驗得分 <30 %
  • 無手術植入電極禁忌

新政策之下將大幅減少聽損兒童家庭經濟負擔,預估每年將有數百名嬰幼兒受惠,言言媽媽表示:「言言若沒有佩戴輔具就還是聽不到,我們必須更專注在小朋友的術後復健,一週一次的語言治療。」

電子耳對聽覺和語言發展有極大的幫助。研究指出,裝電子耳的小孩智力分佈與平常人相似,若能越早接受手術,智力越高、情緒較為穩定、同儕相處的問題也會大大減少,讓有聽損的孩子也能過著正常幸福生活。

諮詢專家:中醫大附醫全方位聽覺健康中心主任陳冠華

文、王芊淩/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發展遲緩可能是與聽力缺損有關!守住孩子的健康就要從聽力篩檢做起
聽力衰退未矯正,嚴重恐致大腦退化!9症狀代表聽力悄悄在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