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線見證「老化」過程!高齡醫學權威林明憲親揭隱憂與具體做法

一點一點的變老、迎接生命終點,高齡醫學科往往是這段過程的陪伴者。 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研發推展科主任林明憲作為第一線見證「老化」過程的醫師, 是如何看待「慢老」這件事?

身為比民眾更了解「慢老」的高齡醫學專科醫師,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研發推展科主任林明憲說,他自己也沒十足的把握能達到「理想中的老年」,但他認為,面對老化不用太悲觀,落實健康老化生活時,立定目標,慢慢進步,就有機會能達成。

見證台灣高齡醫學興起

林明憲可說是見證了台灣高齡醫學發展歷程的醫師,他說,從陽明大學畢業後就留在榮總體系,先去鳳林下鄉了 2 年,回來就在家醫科接受專科訓練,訓練結束後也留下來服務,恰好碰上榮總成立老人醫學專業團隊,機緣之下就加入了,看看有什麼可以幫助長輩的地方。

此後,他一路見證了台灣高齡醫學的興起,林明憲略帶自嘲地笑說,因為他夠老,剛好參與了這些,後來榮總做了高齡醫學門診的服務,也提供「中期照顧」,讓疾病已經恢復、但功能還不足以返家生活的患者,可以有中轉的地方,不用因為無法返家而送到養護機構去。

對病人負責任、對得起信任

「每個病人都是一段緣分。」在高齡醫學科工作多年,也看著許多患者從初診、回診, 慢慢步向生命的終點,被問及看著這些老年人來來去去帶來的衝擊,林明憲說,確實有一位在醫院團隊陪伴下走過最後一程的病人,令他至今印象深刻。

林明憲提到,曾有一位老伯伯,以前是雙溪還平溪的煤礦工人。老伯伯跟他們說,原本他們村裡有很多人一起挖煤礦,但因為工作性質常常吸入有害氣體,所以肺都不太好,很容易喘、也常發生感染。他回憶說到:「他當時跟我說,整個村子一起做挖礦工的人都走了,只剩他一個人」,因此,當老伯心情不好時, 團隊能做的就是儘量陪伴,在需要時做處理。 他告訴我們:「老伯是在我們病房過世,這一路走來,我覺得我們已經盡了我們的本分」。

談及曾經的患者,林明憲的表情有些沉重、多次欲言又止。當時團隊的工作已不是要把老伯伯的肺病治好,而是要讓他安適的離世,其實有點安寧照顧的概念。

林明憲說,家屬後來還有寫 1 封電郵感謝 團隊的照顧,「我覺得這個就⋯⋯跳脫單純的醫病關係,也不能說成就感,因為最後人還是走了,就是有盡到我們的責任,對得起他的信任,走完最後這一段路。」

做法 1 :累積本錢迎接老化

林明憲說,變老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無可避免的事,他自己也會擔心步入老年後,「生命長度被限縮到什麼時候」、「那天什麼時候會來」、「生命品質會不會被影響」,也擔心退休生活會不會面臨不健康或失能的狀況。

聊到「健康老化」的模範,林明憲說,牧師周聯華就是位健康老化極致的個案。周牧師到 96 歲高齡,還能開著車去開會、討論議題, 表示他頭腦很好、活動力也不錯;能開車,表示視力、聽力也沒有問題;生前甚至還參加過 「飢餓 30」活動,顯示體能也不錯。

對於自己未來面對老化,林明憲坦言,他有時候也會想,「當我變老的時候,能做到這個程度嗎?」即使他自己身為醫師,還是不太敢肯定,只能說儘量在日常累積好本錢。

從醫師角度,應做好慢性病管理、預防交通或跌倒等意外事故、養成正確且適度的運動習慣、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是他希望與民眾溝通、勉勵的,不過他也笑說:「就像含糖飲料,大家都知道不好,但在需要療癒的時候,還是要偶爾放縱一下自己,無可厚非啦!」

林明憲表示,專家們對於各方面的建議都是一個目標,大家也都希望朝向那個目標前進, 或許一下無法完全達到,但只要儘量往這個目標前進,有進步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做法 2:用陪伴抵抗孤寂感

但對多數人來說,變老似乎也是不斷累積孤寂感的過程。因此,林明憲說,變老過程中,重要的是家人、朋友的陪伴與支持。成功老化, 除了強調身體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等面 向都能正常運作,其中,社會功能代表社會連 結、活動參與,藉此維持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近年來有不少接近退休、或已退休長輩離開原本的職場後,再度回到職場。林明憲說,現在高齡人口比例越來越高,社會勢必要接受這個現況,若企業願意提供機會,賦予高齡者 在退休後自我實現機會,也是相當值得鼓勵的。

林明憲分享,像是醫院滿多人退休後會回鍋做志工,因為對流程足夠熟悉,做些引導工作綽綽有餘。不過被問到他自己退休後是不是也想繼續留在醫院,做些志工工作?林明憲大笑說:「我還沒想到那麼遠,畢竟那還有一段時間,有時間好好慢慢想。」

做法 3 :預先思考退休後生活

談到退休,林明憲提到,相較於身體逐漸老化,「退休」對生活造成的差異與影響其實更明顯些。原本緊張、忙碌、充實的生活,一下子突然抽離出來,時間也都空下來,怎麼安排時間、有沒有規劃其他重心填補空檔,都是需要思考的。

林明憲說,離開職場後,與同事、朋友無 法每天見面,可能因此與人群產生疏離感,還要面對在社會連結方面走下坡的問題,也因此,才有退休者重返職場、參與活動的議題產生。

對於即將退休或正在規劃退休的人,林明憲提醒,周遭親友可能會對退休者說聲「恭喜」,覺得對方終於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對於退休當事人而言,什麼是「想做的事」, 在退休前就需要好好思考,之後才不會一下就失去了生活重心。

「慢老」與「成功老化」

為了應對老化,林明憲說,「慢老」概念的提出者闡述一種從身體、大腦、情緒去調整 的作法,並以此達到慢老的目標。比如身體應注意飲食、睡眠、運動;大腦則要預防失智等,而「成功老化」、「活躍老化」、「健康老化」 都是相近的概念。

大家都希望自己年老時可以維持生理正常運作,能生活自理不要失能,但情緒問題其實也佔老人家健康問題中相當大的比重。林明憲說,怎麼調適並面對老後將面臨的問題、疾病控制、功能衰退、臥床失能等,還有當身邊年 齡相近的親友一一辭世,心理衝擊該如何釋懷。

就像礦工老伯伯在談及全村只剩自己一人還活著時,心情低落可想而知,林明憲坦言,他有滿多病人在看診時會提到,「最近我的某某某同學、朋友過世了」,也因此覺得很沮喪、低落,他提醒,健康老化不僅僅是身體健康,也要兼顧心靈、情緒,才能達到慢老的目標。

最後,林明憲說,生命還是有結束的時候,是否一定以悲傷的方式收場、還是能用豁達的 心情面對,與個人心理素質和過去生活環境有 關,但我們都在盡力讓結局變得比較好、「慢老」也是其中一個努力與尋求改變的方向。

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研發推展科主任 林明憲醫師

文/林志怡 編輯/黃慧玫 攝影/江宏倫 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突破困境才有希望!老年醫學名醫解析健康老化 6 大數據與 4 個關鍵事項
超高齡社會來臨,台灣長照困境如何解?長照醫學推手劉伯恩提供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