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來襲,天冷最適合煲湯、吃火鍋!然而,每次燉湯和煮火鍋時,總會發現湯的表層出現浮沫,也讓湯頭變得濁濁髒髒的,有些人會用撈網撈起、部分人則置之不理,到底這些浮沫到底是什麼?真的要撈掉嗎?請營養師解開謎團。
燉湯、煮火鍋的浮沫哪裡來
Heho 營養師劉思妤表示,燉煮所產生的浮沫,是來自於食材中的水溶性成分溶出後,經由熱變性凝固的物質。分為 2 類,分別是植物性和動物性。
- 植物性:植物性蛋白質、水溶性纖維、多酚、鈣質、草酸、鎂等。
- 動物性:血液、淋巴液等的固化物。
植物性浮沫原本是植物用來保護自身的成分,因此常有苦澀味;且多水溶性物質居多,一旦細胞壁遭到破壞,只要碰觸到水就會溶出。像是菠菜的草酸具有苦澀味,稍微汆燙一下然後泡在冷水中,就能去除味道,但也會失去美味度。
動物性浮沫常出現在動物的肉和骨頭,在水中加熱時,溶出的蛋白質被脂質包圍、浮上來的東西。這類蛋白質裡面含有血液中富含鐵質的血紅素,以及肌肉中的肌紅素,所以加熱之後會逐漸從茶色轉變為灰色。
浮沫無害健康,但影響風味與美觀
劉思妤指出,就營養的觀點來說,浮沫本身沒有危害,不一定要撈掉。然而,從「外觀」和「風味」的觀點來看,撈掉後能夠顯現清爽細緻風味;留下來會呈現濃郁深醇的味道。
因此,許多專業廚師在烹調時,會不時撈除浮在湯面上的浮沫,讓鍋中高湯隨時保持乾淨狀態,煮好的湯頭也會清澈無雜質。而火鍋中因為刷肉產生的浮沫也是相同道理,過多的浮沫會讓火鍋的顏色變混濁,影響火鍋的美觀和食欲。
劉思妤說明,火鍋浮沫是由食材中溶出的蛋白質、脂肪、雜質等物質所形成的泡沫。容易產生浮沫的食材,包括肉類、海鮮類等,這些食材在高溫下,蛋白質和脂肪會溶解出來,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形成泡沫。
營養師提點健康吃鍋小撇步
她提醒,既然火鍋浮沫為肉類的油脂與蛋白質的混和物,吃火鍋時,還是要隨時用漏勺將浮沫撈掉,不僅可以讓火鍋更美味,也可以去除過多的油脂,以降低熱量攝取,避免肥胖。
劉思妤建議,火鍋季來臨,想要吃得健康不發胖,可以選擇清淡湯底,多吃蔬菜,少吃脂肪含量高的肉類,像是五花肉、霜降肉、松板肉等,並減少醬料使用等,別忘了飲食要適量。如要減少浮沫的發生,可先滾煮蔬菜,最後再下肉類,就能避免浮沫影響美觀與食慾。
文 / 黃慧玫、圖 / 巫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