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手術後要如何避免沾黏?小心術後 1 周達沾黏高峰

不論是剖腹產、還是切除子宮肌瘤,婦科手術是女性面臨到的醫療處置,手術已經夠讓人擔心受怕,必須承受一定風險外,手術後也可能產生沾黏。婦產科醫師提醒:「預防沾黏就跟傷口疤痕一樣,預防甚於治療。」

修復過程產生不正當連結變成沾黏

沾黏到底是什麼?在理解觀念前,可以先想像一下腹內的各個器官,包括子宮、卵巢、腸子、膀胱等,表面覆蓋著一層光滑的薄膜,就像撥開蛋殼的那層膜一樣,可以保護這些內臟和平共處。

因為手術、子宮內膜異位症、骨盆腔感染等關係,台中榮民總醫院婦產科謝筱芸主治醫師說:「這些器官在修復過程中產生不正當的連結 ,而有條狀、一束束或一絲絲的疤痕組織連結在一起,臨床常見像是子宮和腸子沾黏相連。」

產生沾黏有哪些影響?症狀依部位而異

沾黏在手術後就開始萌芽,術後 1 周會達到高峰,有些不嚴重的沾黏會隨時間消退,但也有一部份人會持續沾黏。至於出現症狀也不太一樣,主要依據沾黏部位有所差別,謝筱芸舉例:「若是腸沾黏會影響腸道蠕動、排便、脹氣;輸卵管沾黏會導致子宮外孕、不孕;子宮卵巢沾黏則會造成慢性疼痛,甚至往往被診斷為骨盆腔發炎,而吞下一堆抗生素。」

病人最關心該如何預防沾黏就跟傷口疤痕一樣,預防甚於治療,謝筱芸提出以下有三個要點可以提供給即將要手術的朋友參考:

一、微創、細緻手術

雖然還沒有研究證實微創手術比開腹手術的沾黏率低,但細心止血、 溫柔對待被手術的器官有公認的好處,而腹腔鏡手術或達文西手術可以把視野放大,讓手術操作更細膩。另外止血刀、止血粉也可以減少熱燒灼對組織的破壞,避免沾黏形成。

二、手術中使用防沾黏貼片、凝膠 

在器官與器官之間,用一層玻尿酸或聚乳酸防沾黏產品隔開,能想像成會被身體分解的保鮮膜,減少纖維組織的形成。而防沾黏產品在七天後漸漸被身體吸收,最終消失不見。

三、術後儘早下床活動

許多人以為手術後要盡量臥床靜養,完全是錯誤的觀念,鼓勵術後病人早點下床活動,止痛藥改用當用,也是醫師在術後查房時的重點。下床及儘早恢復運動可以促進排氣,增加腸胃蠕動,也會縮短術後腸道阻塞的機會。

出現沾黏後未來復發機率高

沾黏之所以難以處理,主要是因為就算再一次沾黏分離手術後復發率極高!謝筱芸坦言:「而且沒有任何術前診斷可以確定有沾黏 ,只能依靠症狀和過往病史來推斷。」

謝筱芸分享之前收治過的一名個案,因為之前接受過子宮肌瘤手術和巧克力囊腫手術各一次,第一時間直覺恐怕腹腔內的沾黏必定很嚴重,果不其然,術中發現所有不該黏的組織通通黏在一起了,花了一番功夫才把所有器官物歸原位, 還請來泌尿科醫師幫忙檢查輸尿管,確定沒有在分離沾黏時損傷。

民眾在手術前後可與醫師多溝通,也可以主動詢問醫師有關防沾黏的正確資訊,避免手術後又因為沾黏必須再次進行手術。

諮詢專家:台中榮民總醫院婦產科謝筱芸主治醫師

文、圖/王芊淩

延伸閱讀
4成女性有子宮肌瘤 名醫告訴妳婦科手術該用達文西嗎?
手術後「沾黏」是什麼?有無使用「抗沾黏」產品差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