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冬季暈眩狀況變多?最怕急性頭暈恐是中風前兆

站著天旋地轉,頭暈所造成不適超乎你想像,曾統計 17% 一般人口都經歷過頭暈,相當於每五個就有一個人頭暈困擾,且隨著年紀越來越高發生風險更高。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李薰華表示:「頭暈是一個很特別的病,難用單一成因解釋,可能同時有多種不同的頭暈成因,甚至每次頭暈原因也都不一樣。」

「突然地」暈眩就要警覺!

暈眩、頭暈一般可以分為周邊型、中樞型,前者通常與內耳不平衡有關,後者與中樞神經關聯性,李薰華說明:「中樞型的暈眩最擔憂是中風的前兆或是中風,若為『後循環中風』,最常見的第一個症狀就是頭暈,且一次頭暈後兩年之內產生後循環中風風險都比較高。」

尤其在天氣變化大的冬季,本來就是中風好發季節,有此困擾的患者也會特別多,但到底該怎麼及早發現是中風造成的頭暈?李薰華強調:「如果是『突然暈眩』,就是比較危險,急性發作在 24 小時以內,同時伴隨著走路不穩、一手一腳無力、看東西兩個影子、說話不清楚,九成以上的機率是中風。」

臨床上為了要及早揪出,這群有高風險出現中風族群,及早藉由神經學檢查、血管超音波等方式判斷,都可以很好的抓出是否現在暈眩症狀是否為中風前兆,甚至是中風了。若為「基底動脈循環不良」,指的是基底動脈跟椎動脈的循環比較不好,若及早發現某條血管比較狹窄,及早給予預防藥,高度狹窄者進行置放支架,都可以有效的預防中風。

頭暈並非單一疾病!成因複雜且多變

但若是已經是長期頭暈,且每次發作症狀都差不多,通常較沒有危險性。另外,常見的中樞型頭暈還包括前庭型偏頭痛,是一種頭痛和頭暈可能一起發作的情形。李薰華解釋:「尤其在季節交替時候、突然間變冷、突然間下雨、壓力比較大、生活作息混亂,環境因素出現改變時就比較容易發作。」

其餘常見的頭暈包括「知覺性頭暈」,可能是中樞或周邊眩暈造成不平衡,讓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分泌的比較混亂,同時加上心理因素混在一起導致的狀況,這類患者在臨床上非常常見,且各年齡層都可能發生,必須靠抗憂鬱藥物,加上平衡運動及復健治療來改善。

頭暈的成因非常複雜,李薰華解釋:「患者可能同時有『知覺性頭暈』加上『前庭性偏頭痛』,但前庭性偏頭痛跟梅尼爾氏症,兩者疾病已經難區分,也很常共病在一起,並非頭暈都是『內耳不平衡』。」

「平衡復健」訓練改善頭暈症狀

加上每次的頭暈的原因可能都不一樣,建議患者需要找到準確的神經科或耳鼻喉科醫師,進行精確診斷、精確給藥,由於頭暈有時候不見得需要藥物治療,反而建議民眾多進行「平衡復健」,強化自身平衡功能比較不會頭暈。

但聽到「平衡復健」許多民眾都會心裡多少抗拒,其實民眾在家就可以自我練習,可以先從較簡單靜態平衡開始練習,漸漸加深難度至動態練習。

  • 雙腳站著在腳併攏
  • 單腿平衡站立
  • 坐在旋轉椅內旋轉
  • 腳跟對腳尖走一直線

李薰華說:「病人如果覺得這些細節很繁複,可以單純進行球類運動、跳舞、打太極,其實最好每天要持之以恆的進行,在三個月看到成效且不用靠藥物。」尤其是曾經中風過的患者,最好儘早開始練習復健 ,重新讓小腦平衡功能恢復。 

但也不是每種頭暈都靠平衡復健,如果是血管型頭暈還是得找到真正的問題點,控制好誘發的原因,就能遠離天旋地轉的日子。

李薰華

諮詢專家: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李薰華 

文、王芊淩/圖、黃懷賢

延伸閱讀
暈眩不一定是腦的問題,70%都是「耳朵」引起!一表看懂哪裡出問題
突然暈一下好困擾!是頭暈還暈眩?「6 種狀況」都可能導致暈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