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見的暈眩類別「知覺性頭暈」!靠不吃藥也能好

造成「頭暈」的原因百百種,許多人會擔心是不是自己腦中風,神經內科醫師坦言:「其中慢性頭暈患者中最常見是『持續姿勢-知覺性頭暈』(PPPD),主要是中樞神經系統裡面的一些神經傳導物質分泌的比較混亂,出現長期慢性的頭暈。」

「知覺性頭暈」是慢性頭暈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根據研究統計,17%的民眾曾經歷過頭暈,且隨著年紀的增長,頭暈的發生機率持續攀高,你可能感受到眩暈、不穩、或非旋轉感覺的眩暈症狀,但是有很多人經過了複雜的檢查下還是找不出原因,這些頭暈可能就是這種持續姿勢性知覺頭暈,這是幾十年來經過許多學者的研究及討論,直到 2017 由國際神經耳科學才發表「知覺性頭暈」的診斷基準。

持續姿勢-知覺性頭暈,簡稱「知覺性頭暈」是屬於中樞神經暈眩的一種,誘發導致的原因非常多元,台北醫學大學神經內科主任李薰華解釋:「除了前庭、神經耳科疾病、各種結構、代謝異常、壓力,包含還有神經退化疾病、民眾常吃的感冒藥物都可能是原因之一。一個前驅頭暈誘發之後,一直感覺沒有好,有很大的機會是這個疾病引起的。

根據《台灣醫學》 提到,知覺性頭暈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影響病患平衡控制,出現肌肉繃緊、過度警覺、仰賴視覺維持平衡,誘因事件結束後,仍無法重新適應而出現頭暈,好發於中年,女性比例較高。

非旋轉感覺的頭暈或不穩!這狀況下會惡化

知覺性頭暈雖然是一個新定義的頭暈疾病,但其實存在已久,也是慢性頭暈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正因為原因複雜,知覺性頭暈很容易被當作是心因性頭暈,導致患者不知道自己該看什麼科別,可能在耳鼻喉科、精神科、心臟科中到處亂看,始終無法獲得良好的改善。李薰華分享:「近期收治一名知覺性頭暈病人,他已經嚴重合併到憂鬱症,主要是長達三年看不好 。」

面對知覺性頭暈是慢性、持續存在大於 3 個月的一種功能性頭暈疾病。疾病特徵症狀是:非旋轉感覺的頭暈或不穩,在直立,進行活動時或是在環境複雜的、視覺刺激很多時,症狀會惡化,例如走在賣場、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坐在擁擠的餐廳等。適當的讓病人分心,不要專注於自己的頭暈,症狀反而可能減輕。

別輕忽平衡復健!每日簡單自我練習就能改善

被醫師診斷知覺性頭暈不要過於擔心,藉由藥物及復健是可以完全康復。在藥物上抗憂鬱藥物(SSRI和SNRI)都被認為可能有效果,但李薰華認為:「不見得一定要吃藥,另一種有效的治療方式其實是平衡運動或是平衡復健,簡單來說,藉由訓練的方式讓不好的平衡功能變更好,好的功能要更好,就可以克服這類慢性頭暈。

藉由眼睛視覺、耳朵前庭功能、本體感覺,經由中樞神經系統整合,就可以維持人體的平衡功能。別把平衡運動及復健想得太複雜, 它其實都是一些綜合性的練習,給身體平衡功能一點小考驗,當久而久之可以適應這些小挑戰下慢慢平衡功能也會增強。

在自我練習開始之前,也可以先學會自我察覺平衡功能,在靜止站立的狀況下雙腳併攏,同時閉起眼睛,當下感受身體有沒有晃動,這其實就是訓練本體感覺一種方式。

李薰華舉例分享,民眾在家可以進行的平衡復健,最簡單在辦公室裡,許多都是坐旋轉椅,當你坐在椅子上一直旋轉時,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復健方式。抑或將自己的手比出一,眼睛就盯著手指頭看,慢慢將手指左右移動,讓眼睛習慣慢慢追著手指,依據可承受的風險下再加快速度。

跳舞、球類運動、太極拳也是改善頭暈的好復健

更簡單的方式,單腳站立也是訓練的方式之一,除了平衡也跟身體關節的穩定度、肌肉的力量有高度相關,也可以練習腳跟對腳尖這樣一直往前走,看似輕鬆的動作對於知覺性頭暈的患者並不容易完成。李薰華提到:「不單是有知覺性頭暈的患者可以做,如果是剛小腦中風後也應該儘早開始練習這類的復健 ,重新讓小腦平衡功能回來。」

另外,若民眾若覺得還需要記下細節太麻煩,李薰華建議:「可以去做球類運動、跳舞、打太極,這些過程中都會訓練到旋轉運動,不強求一定強度過高,但最重要的事情是最好每天做,讓自己持之以恆。」在重新統合平衡系統下搭配藥物治療,讓患者回歸正常的生活。

李薰華

文、王芊淩/圖、巫郡俊

諮詢專家:台北醫學大學神經內科主任李薰華
參考資料:《台灣醫學》
參考資料:Taiwan Medical Journal

延伸閱讀
突然暈一下好困擾!是頭暈還暈眩?「6 種狀況」都可能導致暈眩
「頭暈」找不到原因?4 種頭暈症狀可能疾病、該看哪科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