茲卡病毒沒在台灣流行的主因!竟與登革熱、日本腦炎有關

病媒蚊具有終生傳播病毒的能力,茲卡病毒登革熱、日本腦炎都屬於「黃病毒」是由蚊子傳播,台灣夏季常有登革熱疫情,但為什麼從沒有發生大規模的茲卡病毒流行?如今國內最新研究發現,感染過登革熱或日本腦炎的台灣人身上,竟發現可抑制茲卡病毒的中和抗體。

茲卡與登革熱同為埃及斑紋傳播!為何台灣沒有茲卡疫情?

台灣民眾對於登革熱、日本腦炎並不陌生,登革熱、茲卡病毒主是靠埃及斑蚊傳播;而日本腦炎則是受到三斑家蚊、白線斑紋傳播,雖然南台灣每年夏天都會有登革熱疫情,傳播登革熱的埃及斑蚊理論上也會傳播茲卡病毒,但台灣卻從來沒有茲卡病毒的本土傳播。

茲卡病毒卻在中南美洲造成極大規模的疫情,WHO 甚至在 2016 年發布公共衛生生事件,茲卡流行造成嚴重的新生兒小腦症,且從茲卡疫情爆發至今,光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回報超過 808,140 萬例的茲卡病毒感染。

如今中興大學微生物暨公共衛生學研究所教授趙黛瑜為了找尋答案,釐清台灣茲卡病毒感染率相對較低的原因,收案來自南台灣高雄的 60 位感染登革熱的病人與 80 位沒有感染登革熱病毒的人,分為有接種、沒有接種日本腦炎疫苗的族群。

受試者體內驗出廣泛性中和抗體反應

結果意外發現,在感染過登革熱或接種日本腦炎疫苗的台灣人身上,體內可產生抑制包括茲卡病毒在內的多種黃病毒的中和抗體,趙黛瑜說:「登革熱病人確實有比健康人較高的抑制茲卡病毒的抗體免疫反應,尤其登革熱病人若先前『暴露過日本腦炎病毒』,中和抗體反應會更明顯。」但若民眾只暴露一種登革熱或日本腦炎,並不太容易產生抗體。

研究中其中一名高雄受試者受試者,在後續檢測中驗到廣泛中和抗體,趙黛瑜特別說到:「受試者年約50-60歲,推測日本腦炎抗體反應是自然感染,看起來自然感染後體內有明顯記憶性 B 細胞,隨著再暴露類似黃病毒時,有機會產生廣泛性中和抗體反應,抵抗六種黃病毒。」

為了確定研究的推論,研究團隊分別從流行病學、B 細胞人源抗體分離、抗體辨識病毒區位、動物實驗來驗證。研究在血清中,篩選出會產生可抑制茲卡病毒抗體的免疫細胞,並找到 B 細胞產生的抗體含有的 DNA 序列。

研究使用增加 DNA 序列的技術以及重組蛋白的技術,產生可抑制茲卡病毒的抗體。研究進一步分析這些抗體與病毒結合的位置結構、抑制茲卡病毒的能力,並在小鼠身上測試可抑制茲卡病毒的抗體相關的免疫反應。

但目前研究仍有其限制,趙黛瑜提到:「日本腦炎自然感染 90% 是無症狀,不到 5%的人會有臨床症狀,大部分的人感染都會不曉得,但從研究中尚無法推測若是接種日本腦炎的疫苗是否同樣能誘發抗體,且這樣的抗體能維持多久仍需要更多研究證實。」

研究對臨床醫學有什麼改變及貢獻?

公共衛生體系當中,有許多黃病毒好發的流行區域,但若能清楚了解病理機轉、中和抗體反應,更精準的方式研訂政策,趙黛瑜提到:「尤其茲卡病毒疫苗研發上,尚未確認安全性,主要擔心打過茲卡病毒後若感染登革熱病毒後,是否會產生更嚴重的交互作用,但如今發現日本腦炎與茲卡病毒的關係,或許更適合作為抑制茲卡病毒的疫苗,讓疫苗研發上有不一樣思維。」

此外,未來黃病毒疫苗研發,不一定每一種病毒都要開發一種新的疫苗,希望姊此研究能在其他種類的病毒疾病找到類似的抗體,幫助對抗疾病。而這項研究的結果,也刊登於權威期刊《Nature》旗下的《通訊生物學》(Communications Biology),對黃病毒研究上又有突破性的新發展。

趙黛瑜

諮詢專家:中興大學微生物暨公共衛生學研究所教授趙黛瑜

文、王芊淩/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感染後會攻擊免疫系統⋯台灣出現首例茲卡病毒感染!5大問題一次說明
進入登革熱流行期!莫名發燒可能中標,5種人特別注意致死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