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濕熱會因為氣溫飆升而加重,中醫教你 3 招去除!

芒種節氣剛過,特性為「濕」、「熱」,熱勢也逐漸升溫。體內有潛藏病因體質者,容易引起皮膚及慢性發炎類疾病爆發,並引發全身各種不舒服的影響,這篇以中醫保養方式,帶你去除身體的濕熱。

這些疾病最易因濕熱發作

1.體內有潛藏病因體質者,容易引起皮膚及慢性發炎類疾病爆發,如痘瘡、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濕疹、乾癬等。

2.更年期症狀的潮熱,在這個濕熱的節氣中更加難耐,免疫系統疾病也會隨著濕熱的外界環境因素誘發體內濕熱病,因而更難控制。

3.消化變慢,大便濕黏,氣體變多伴隨出現打嗝、放屁頻繁;胃食道逆流加重,胃腸氣機不暢進而影響全身氣機。

4.出現頭暈頭昏脹、倦怠懶言、四肢痠軟無力等症狀。

去濕熱靠 1 茶飲、1 料理

1.喝消積去濕茶飲

材料:薄荷 2g、山楂 3g、陳皮 2g、麥芽 3g、荷葉 2g、菊花 3g、梅子 1 顆、蜂蜜 1 湯匙。
作法:將所有食材加入 300〜500c.c. 的熱水中,悶約 15〜30 分鐘即可飲用。

2.吃四神湯

材料:茯苓、芡實、蓮子、山藥,可加入任何食材燉煮,如排骨、雞肉等,而外食時最常見的是豬腸。不過,豬腸屬於內臟類,其熱量高、油脂含量也偏高,建議偶一為之。

食材的各自好處有:

「茯苓」能健脾補胃、淡滲利濕,可幫助身體排除水分和濕氣。如果腸胃裡的水分太多,茯苓可促使水分從膀胱排出去,對於久坐的上班,能幫助改善循環、消除水腫

「芡實」具有收澀的作用,胃腸的濕氣過重易造成腹瀉、軟便、胃脘痞悶等,都可用芡實來改善。

「蓮子」有甘溫、補脾胃及收澀腎氣的作用,女性白帶多、男性易夢遺失禁,或是腰膝痠軟、水腫等情況均可使用蓮子。

「山藥」能健補脾胃,增加吸收力,讓身體更有力氣,特別適合身體瘦、肌肉少、消化不良者等。薏苡仁性味甘淡,具利水滲濕、健脾、除痹、清熱排膿等,還能美白祛下肢水腫。

按壓 3 穴位保養

1.陰陵泉穴:效用是具健脾利濕之功。
2.公孫穴:效用是理腸胃氣滯及心胸胃氣機疏導之效。
3.足三里穴:效用有增強免疫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濕的作用,是著名的長壽穴。

圖、文章改編 / 林欣儀
內容原文:芒種時節胃脹氣、常便祕、火燒心,都是「這」原因導致!中醫師提多吃「國民小吃」能改善

延伸閱讀
總是脹氣不舒服,當心是小腸菌叢過度增生!帶你看原因與預防方式
胃食道逆流恐增加食道癌風險!避掉 5 習慣並注意 4 症狀來避免食道癌
脂肪肝不管會變成肝癌! 2 茶飲和 3 穴位幫助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