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化,因為椎間盤退化引起的骨刺有增加的趨勢,相較於過去,腰椎手術已經不再這麼令人畏懼。醫師表示,隨著醫療科技進步下,椎間盤退化手術越來越精準,術後患者馬上可以下床走路。
今年72歲的李董事長,熱愛高爾夫運動,近年持續出現腰痛,後來相繼雙腳麻痛,嚴重時甚至無法走路,走一下就要坐下來休息。他形容走路時感覺腰椎整個被「瑣住」難以動彈,造成走路舉步維艱。
他到復健科診所做腰椎牽引,也找推拿師推拿,症狀一直未獲得改善。在友人的介昭下,到台北榮總就診,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腰椎第四、第五節神經狹窄,導致腦脊髓液循環不順暢,因而影響到步行。
在醫師建議下,患者接受脊椎微創內視鏡減壓手術,術後隔日即出院返家。他說:「現在走路不再舉步維艱」。台北榮總骨科部脊椎外科主任周伯鑫表示,脊椎微創內視鏡減壓手術是一種「比微創還微創」的術式,僅1公分大小的傷口就可解除病人雙腳麻痛、走不遠的問題。
退化是骨刺增生的元凶?
台北榮總骨科部脊椎外科主治醫師林希賢表示,人體脊椎的功能,主要是支撐體重、保護神經、維持活動,而從椎間盤退化、小面關節退化、骨刺增生、再到360度擠壓神經空間,是一連串的連鎖反應。一旦神經空間狹窄超過耐受臨界點,保守治療方法就會失效,必須用減壓手術才能解決問題。
林希賢指出,長期腰部承重負擔大的工作就容易造成俗稱「骨刺」的增生,根據統計,國內40歲以上族群約有28%的人,因骨刺影響生活品質,輕者可能出現下背痛、坐骨神經痛,後來隨著骨刺的增加,會造成神經根病變,患者走路會出現神經性跛行。
脊椎微創內視鏡減壓手術傷口小、恢復快
傳統手術治療一節段的脊椎狹窄傷口約需要5到6公分,脊突,椎板上的骨頭與肌肉交界處需要破壞,如果醫師是新手,甚至可能傷害到脊椎小面關節,且術後需要引流管排出瘀血,至少需要住院3天以上。
近10年發展的脊椎微創內視鏡減壓手術,傷口小於1公分,筋膜及肌肉組織破壞少,且術後恢復快,絕大多數不需引流管,病人大多可於隔天或當天出院,神經恢復效果相同,大幅減省醫療資源。
林希賢強調,減壓手術是脊椎外科最基本但也是最重要的手術,因為科技的進步,讓病人可以更輕鬆的接受治療,不用擔心害怕傳統的大傷口及術後組織沾黏的問題,術後可以大幅提升生活品質。
文/邱玉珍、圖/巫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