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慢性疾病 別當大肚腩! 國健署教你4招消滅「鮪魚肚」

有鮪魚肚、游泳圈的人要小心囉!你可能被「代謝症候群」找上。根據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全台女性有過半數(52.9%)腰圍過胖,男性也接近半數(47.2%),表示全台每二人就有一人腰圍過胖。

腰圍脂肪過多或過少代表內臟脂肪多寡,脂肪過多會引發體內發炎影響血糖、血壓、三酸甘油酯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數值,進而產生糖尿病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中風等慢性疾病。

腰部過粗會造成血糖、血壓異常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鍾仁華研究員利用「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數據進行分析,發現若腰圍過粗不改善,5年後好的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脂(三酸甘油酯)、血糖將會異常升高13至18%,血壓更高達27%。

鍾仁華進一步分析發現,如果瘦腰至標準範圍內,5年後血壓、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獲得明顯的改善,且改善幅度高達2.5-4成。因此,將腰圍瘦到標準值內,可有效降低罹患代謝症候群風險。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台灣代謝症候群患者盛行率男性為達40%、女性30%。民眾若置之不理,未來恐慢性疾病纏身,造成健康亮紅燈。他建議民眾善加利用「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評估自身未來發生慢性疾病風險,同時控制好自己的腰圍,很大比例就能讓三高指數回復正常。

什麼是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不是一種病狀,是指人體的血糖、血壓、血脂、腰圍代謝指標發生異常,為一種健康危險訊號。隨著現代社會飲食精緻化、活動量大幅下降,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民眾越來越多。

目前初估全台 20 歲以上已有 675 萬人罹患代謝症候群。這類患者往後得到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機率高於常人,罹患糖尿病風險增加 6 倍、高血壓 4 倍、高血脂 3 倍、心臟病 2 倍。

代謝症候群與癌症、失智息息相關

除了會罹患心血管慢性疾病,有研究指出癌症可能為一種新陳代謝疾病。研究證實,代謝症候群患者罹患肝癌風險提高 2.8 倍,大腸直腸癌則為 2.3 倍,子宮內膜癌約 2 到 4 倍,不可輕忽。

由於代謝症候群通常為中廣身材(即腰圍過粗),容易合併三高疾病,容易衍生出「肌少肥胖症」、「睡眠呼吸中止症」,這些都會提高失智症風險。臨床資料更顯示,「肌少肥胖症」失智症患者個案更高達 59.4 %。

瘦腰一點也不難 國健署用這4招

千禧之愛基金會表示,腹部肥胖,更代表內臟脂肪的堆積,成年男性腰圍應小於90公分、女性腰圍應小於80公分,國民健康署提供4招,幫助民眾掌握及維持健康腰圍。

第1招居家定期量測腰圍

於早晨空腹時自然站立,除去腰部覆蓋衣物後,將腰圍尺繞過腹部中線(骨盆上緣至肋骨下緣的中線)量測,記錄腰圍數值變化。

第2招我的餐盤健康飲食

每日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建議「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

第3招規律中等費力運動

每週至少150分鐘的中等費力運動,如:健走、太極拳、騎腳踏車等,定時定量維持健康體態。

第4招遠離菸、酒更健康

建議採行4步驟戒菸(選定戒菸日、告知親友、瞭解困難、排除誘因),並避免飲酒,以促進健康。

文/邱玉珍、圖/巫俊郡

諮詢專家:國健署署長吳昭軍
參考資料:國民健康署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