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胖的時候是140公斤,全身痠痛、每天晚上都睡不好。」39歲的林先生說。小時候是瘦皮猴的他,國小五、六年級突然體重直線上升,20歲就100公斤,34歲時是最胖的時候、還達到140公斤,讓他萬病纏身。而桃園長庚醫院中醫內兒科主任江昆壕用細心的調養,讓林先生在18個月內就減了32公斤,而且身體的不舒服幾乎都消失了。
肥胖是萬病之源
林先生說,他胖到身體非常不舒服,每次起床的時候都腰酸背痛,而且一下床,足底筋膜炎的疼痛讓他很難受,連帶晚上也睡不好,爬樓梯的時候喘到不行。
而且不只有這些症狀,林先生的尿酸、膽紅素、胰島素的量也過高,還有脂肪肝的問題,再這樣下去,可能有三高、心血管疾病的問題。林先生說,在2年多前,他開始出現胃食道逆流的問題,明明沒有感冒卻一直咳嗽,但是治療一個月都沒有任何改善,只要藥效過了、症狀又開始,只好轉求中醫治療。
江昆壕說,雖然林先生是來看胃食道逆流的,但原因其實是來自這種「病態性肥胖」,根據衛福部定義,BMI大於40就算是病態性肥胖,而世界衛生組織則以BMI大於35作為病態性肥胖的分界;而台灣過重以上、包含所有到達肥胖問題的患者,已經達到43.4%,比20年前增加10%,顯示肥胖正是很多慢性疾病的根源。
中醫怎麼看肥胖?
江昆壕說,肥胖是一種「陽虛陰實」的狀態,「如果用現代醫學的話來說,陽是指身體的功能,所以陽虛是身體的功能不足,陰是指身體內的實際物質,陰實就是物質堆積太多,在肥胖裡,就是身體代謝脂肪的功能不足、導致脂肪堆積無法排出。」
所以傷害陽氣的「涼性、寒性」物質,並不是指溫度,江昆壕說,食物吃下去對身體的各種功能產生比較不好的影響,就屬於涼性、寒性。像糖類就屬於寒性,所以冰品、甜食、含糖飲料都儘量不要吃,「身體也不想要脂肪,脂肪對你的心臟血管負擔也很大,如果身體有能力,也想把這些脂肪排出去,所以中醫做的,就是讓身體恢復正常的功能。」
比如林先生的例子,就是用桂枝湯、平胃散等調整腸胃蠕動的藥物,並同時協助身體多餘的水分代謝,再配合「少吃不健康的飲食」、「細嚼慢咽」、「不刻意少吃」、「不要吃過飽」的飲食4原則,在沒有特別運動習慣的情況下,身體自然開始把身體不需要的脂肪代謝,也讓林先生在18個月內,從129公斤瘦到97公斤,同時尿酸正常、脂肪肝消失,同時也不再有腰酸背痛跟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麵食也要儘量少吃
江昆壕說,「肥胖」是一種身體功能出現問題的表現,而肥胖導致的併發症又是更進一步的問題,但其實源頭是來自器官、身體的各種代謝系統的不正常,所以要治療的不是肥胖,而是看哪個系統需要修復。
所以每個肥胖的人,需要的藥物都不一樣,但飲食4原則是相同的,不過除了上述提到的飲食禁忌之外,江昆壕也說,他在臨床上觀察到一個很特別的現象,就是「吃麵食的人,身體機能會修復的比較慢」,雖然目前還沒有找到原因,但習慣把麵食當主食的人,吃這種調養身體的中藥通常效果會比較不好。
「還有吃藥的習慣也會影響藥性,現在我們一般都是用濃縮中藥,很少人煮水藥,但如果吃這種濃縮藥粉的時候是配室溫的水,效果只有3成,如果配溫開水,效果只有5成。」江昆壕說,比較好的做法,是先用室溫的開水,把藥粉調成像麵糊一樣稠稠的,再用100度C的熱開水沖開,趁熱喝、或是蓋上蓋子悶20分鐘,效果可以有8成。如果願意麻煩一點,沖開之後再用電鍋蒸20分鐘,效果可以有10成。
江昆壕說,身體有自燃的修復機制,如果願意改變自己傷害身體的生活習慣,配合幫身體療傷的藥物,不但不傷身、沒有副作用、沒有併發症、溫和,而且復胖的機率低,是治療的新選擇。「但是藥物還是要經過醫師判斷,不然沒療到傷,可能傷害其他地方,如果有身體覺得虛胖、腫脹,或是一下子胖了太多,或是有其他的手腳冰冷等循環不好的問題,可以看中醫調整身體。」
延伸閱讀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