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治療新選擇 台大醫師這麼說

照片檔 ID:1048170858

臺大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高憲立表示,目前冠心病治療的主流為氣球擴張術與裝設冠脈血管支架為主。心臟支架的演進從1995年裸金屬支架、2003年塗藥支架到2013年引進了第一代可吸收生物血管膜架系統,主要訴求是血管膜架會在動脈內膜的傷口癒合後消失,不會留下金屬異物,限制血管活動,能讓血管恢復自然舒縮。

第一代可吸收生物血管膜架的問題

高憲立說,在 2017 年開始,國內外大型臨床試驗顯示,第一代可吸收生物血管膜架系統由於膜架吸收過程及速度不如預期,造成心血管不良事件有增加之趨勢。台灣衛福部也提醒醫師及病人,在使用此產品時,應遵照核定仿單和適應症、以及建議植入方式,選擇合適的植入部位,並避免使用在心血管直徑較小之病患等等。因此,冠心病的治療又回復以金屬支架為主的方式。

鎂合金可吸收心臟支架 冠心病治療新選擇

高憲立進一步說明,為解決第一代可吸收生物血管膜架的問題,德國及台灣醫院等各國團隊,經過十幾年的研發,創造出以鎂合金材質為主的第二代可吸收血管支架,最近也以已經順利通過台灣衞福部審查,正式上市。

高憲立表示,第二代可吸收血管支架與第一代最大不同是材質的改變。第二代可吸收血管支架採用鎂合金作為支架主體,具有金屬支架的支撐力,在植入血管後可讓血流保持暢通,並能有效維持血管的內徑。每支鎂合金可吸收心臟支架約含10毫克鎂,支架上含有生物可溶解的藥物塗層,植入後,若接觸到水份透過離子交換的方式,支架就會逐漸溶解,最後被人體所吸收,而吸收過程相當穩定可靠,產生支架內血栓的機率很低。在動脈內膜的傷口癒合後,不會留下異物,能讓血管恢復自然舒縮。

第二代可吸收血管支架,根據歐盟上市臨床試驗追蹤病患3年後,目標病灶治療失敗率(TLF)為 6.8%,支架內血栓完全不會有血栓。病已於2018年底通過衛福部審核,以自費10~12萬元的左右的價格,提供給想避免舊支架放置失敗風險的冠心病患者,治療上的新選擇。

延伸閱讀

心肌梗塞救命關鍵!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發展趨勢

睡眠呼吸中止也可以使用! 3種血管支架不只管心臟病

文/黃聖筑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