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只有睡不著才叫失眠  出現這4種狀況就是睡眠障礙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2017年發表的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慢性失眠症的盛行率為 11.3%;根據馬偕醫院的統計數據,台灣慢性失眠的盛行率更達到15%,換句話說,全台每9個人中,就有1人受到失眠問題的困擾。不過,要談失眠這個問題,並不能只簡單化為「睡不著」三個字,其實應該更仔細地區分成3種狀況。

睡眠障礙有4種類型

對失眠者來說,最明顯的感覺就是對自己的睡眠品質和時間長短不滿意,而由失眠所造成的睡眠障礙,可以具體分成入睡困難、時睡時醒、長期淺眠、過早醒來等4種主要的症狀,而這4種狀況可以是單獨出現,也可能同時存在。

一、入睡困難: 入睡困難的醫學定義是,當一個人上床閉上眼睛開始,如果是兒童或青少年,在30分鐘內沒有睡著,如果是成年人在1個小時內沒有睡著,就可能是入睡困難的表現。在臨床診斷上,躺在床上2、3個小時卻始終沒法入睡的病例可以說是非常普遍。

二、時睡時醒: 時睡時醒是指夜裡醒來的次數較多,而且醒後需要一定時間才能重新入睡的狀況。在一般情況下,每個人晚上的醒來的次數不應超過2次,即使是因為尿急而起床上洗手間,在重新躺下後也馬上就可睡著才是正常,如果醒來的次數頻繁,而且每的時間超過30分鐘,就代表出現睡眠障礙的症狀。

三、長期淺眠: 有些睡眠鄉障礙的患者並不是睡不著,而是在睡眠時長期處於淺眠狀況、深層睡眠時間過短,因為睡眠品質不好,就算睡了7、8個小時,早上起床時還是會覺得沒有睡飽,感覺疲憊。

四、過早醒來: 過早醒來指的是比平時習慣性醒來的時間早1個小時以上,比如平時是在7點鐘醒來,而卻出現一段時間都是6點鐘,甚至更早時就醒過來,就可以稱之為過早醒來,此外,過早醒來還有一個評量的標準,就是整體睡眠時間短於5個小時。

造成睡眠障礙的原因有哪些?

而造成這些睡眠障礙的原因有心理的,也有生理的,甚至還有因為特定疾病而產生的,包括:

1、環境因素:睡眠時的環境如室溫過高、周圍光線太強、外部雜音過大、床舖不舒適等都會引發失眠。

2、心理因素:心理壓力過大,焦慮或心情悲傷,均可能產生失眠,此外,嚴重的精神疾病,例如知覺失調症,憂鬱症躁鬱症,也會產生失眠現象。

3、醫療因素:各種不同的疼痛及身體特定部位不舒服的情況,例如牙痛、心絞痛、手術後傷口不適及任何原因引起的夜間頻尿,都會造成無法入睡的狀況。

4、藥、食物因素:例如睡前飲用過量的酒精性飲料、茶、咖啡,或濫用對中樞有刺激性的藥物,例如氣喘藥、中樞神經興奮劑,也會造成失眠的狀況。

5、年齡因素:即使是正常的老年人,也可能有睡眠時數減少及夜間清醒次數增加的傾向。而有些更年期的婦女,會因為自主神經系統功能出現絮亂,出現失眠的狀況。 而一旦出現睡眠障礙,很容易導致白天發生疲倦,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況,還會出現脾氣暴躁、焦慮與憂鬱表現。這些都是失眠障礙很重要的表現,有這些表現才會被稱為障礙,否則只是單純的入睡困難。

短期失眠不叫睡眠障礙

值得注意的是,失眠是有病程發展的,確診失眠必須還要有延續時間的條件,一般而言,每個星期7天中要有3個天睡眠出現這些情況,或是失眠會連續一個月,就算是明確的睡眠障礙。

想解決睡眠障礙問題,可用3種方法改善

而要解決惱人的睡眠障礙問題,可以從3個方面著手進行改善:

一、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與環境: 每早按時起床,盡量勿白天睡覺,午睡勿超過 1 小時,晚間盡量維持在 11 點前就寢,睡前避免吃過量的食物並少喝水、晚餐後不飲用酒、咖啡與濃茶。入睡時保持室內適宜的溫度、還有安靜與無光的環境。

二、心理治療: 可用支持性心理治療來減輕患者對失眠的害怕,或學習表達內心的情緒或調適外在壓力。

三、藥物治療: 服用助眠藥物可以達立即改善睡眠品質的效果,不過藥效在二星期後就會慢慢降低,不少患者會產生依賴性的藥癮,變成必須長期服用,患者應與醫師盡量配合,千萬不可任意增加藥量。

睡眠專題
睡眠問題不是只有失眠,更多症狀收錄在【睡眠專題

文/陳亦云 圖/許嘉真

延伸閱讀:
你每晚到底有多少時間是在深度睡眠,睡個好覺就靠它
突然性的失眠找不出原因,原來是自律神經失調惹的禍
想要擺脫慢性失眠,切記4大守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