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眼角膜等候時間從半年變92天 排隊者還有近800人

過去,台灣眼角膜捐贈風氣不盛,每年大約有60%的移植眼角膜都仰賴國外眼庫進口;然而國外進口角膜經過長途運輸、震動與溫度變化,會使得角膜內皮細胞減少。病人平均等待6個月到1年、花費了10幾萬元的保存費用,等到的可能只是個低於移植標準的眼角膜。

人類的眼角膜沒有血管,也沒有多餘的水分。眼睛的內皮細胞會協助排除多餘的水分,但如果細胞太少或是受傷,導致角膜的水分過多,就成為角膜水腫,可能會導致角膜破損、感染,甚至混濁導致失明。不過,內皮細胞並沒有自行再生的功能,因此如果角膜水腫過於嚴重,就面臨了要更換眼角膜的問題。

過去的角膜移植手術,是要把病人原來的眼膜整個切開,傷口要等約1-2年才可以好,而且排斥性也比較高。不過現在的角膜內皮細胞移植(DSAEK),只要把內皮細胞貼上去,傷口小、排斥也小。然而,即便眼角膜移植手術進步,眼角膜不足仍然是個問題。

台灣國家眼庫造福國內眼角膜需求者

目前全世界大約有1千萬人等待接受眼角膜,每年卻只有10萬捐贈者。台灣更是因為傳統觀念,加上過去沒有國家建立的眼庫,國內眼角膜不足,6成病人只能等待半年以上,由國外運送過來的眼角膜,再加上要支付國外眼庫10多萬元的保存費用,造成許多弱勢家庭病人沒有機會恢復視力。

不過,從衛福部於2013年提供經費設立臺灣國家眼庫以來,國內捐贈者從原先每年2百多例,晉升到每年有超過500例的捐贈者,可以支持8成台灣病人需求。國人的眼角膜等待時間已經從原本的半年大幅降低到平均92天,而且由於是國內眼庫,不需要支付國外高額的保管費用,金額可以由健保全額支付。

刪除65以下優先使用眼角膜之原則

現在,台灣眼角膜分配的考量因素包括了:

  1. 2歲以下之器官捐贈者,優先分配予2歲以下之待移植者。
  2. 待移植者之配偶或三親等以內血親曾為死後器官捐贈者。
  3. 辦理器官捐贈者之醫療照護、腦死判定、必要性檢查與檢驗 、協助司法相驗、器官分配聯繫運送、遺體禮儀及資料登錄 通報等事項之醫院。
  4. 地理位置:器官捐贈者及待移植者所在區域相同為優先。
  5. 擬接受眼角膜移植之眼為病人唯一具有視力潛能者。
  6. 視力預後較佳者(無可檢查出的視網膜及視神經病變)。
  7. 未曾使用本國捐贈眼角膜之待移植者。
  8. 等候時間:等候時間長優先於等候時間短之待移植者。
  9. 曾為活體肝臟或腎臟器官捐贈者。

由於國內眼角膜越來越充足,衛福部已經從去年2月取消了65歲以下者優先的分配原則。主持臺灣國家眼庫的臺大醫院眼科部教授胡芳蓉指出,當前台灣仍然有784人正在等待眼角膜捐贈,不過胡芳蓉認為,隨著台灣民眾角膜捐贈的意願持續提高,假以時日,未來每位需要眼角膜的國人,一定都有機會取得國內捐贈之眼角膜。

延伸閱讀:

角膜水腫不必再「開大刀」!角膜移植新手術從16針減到縫3針

視網膜再生重見光明!花蓮慈院幹細胞技術新突破登國際期刊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