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老翁忘服藥視茫茫 「石頭湯計畫」伴長者確實用藥

一名90歲老翁因雙眼間歇性刺痛,於一個月內反覆數次來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眼科門診及急診求診。經由詳細的眼科檢查,雙眼角膜均有大範圍的上皮缺損,懷疑是藥物引發的神經失養性角膜潰瘍。

經詳細了解,北市聯醫仁愛院區眼科醫師郭柏邑發現,老翁因罹患失智症,每當雙眼疼痛難耐的時候就自行搭計程車掛急診,但是因為老翁的失智症問題,導致他無法按照醫囑自行點藥。郭柏邑還舉出反例,其他失智症的長者,也有可能因為忘記自己已經點藥了,過於頻繁使用眼藥水,而導致更嚴重的角膜糜爛。

郭柏邑指出,許多眼疾可導致高齡人口視力退化,在眼科仔細檢查下均能找出病因對症下藥,然而當治療不如預期,抑或是少見的臨床表現時,醫師都需要有更全面的考量,來達到病人最佳福祉。

失智長者藥物順從性不佳

依照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臺灣目前有15萬失智人口,65歲以上的長輩有3~4%是失智症患者,而假若統計85歲以上的長者,失智症患者的比例就高達1/5。

這些老年人往往有許多共病症,縱使長期在醫療院所就診,並給予處方治療,往往因藥物順從性不佳,無法達到預期醫療效果,郭柏邑表示,這不只會導致過度就診醫療浪費的問題,病人本身也會因病程受到許多身體上的折磨。此時若社工能積極介入,除了尋求家庭的支持之外,社會局及許多民間團體亦能提供相當多的資源協助。

再者,失智症病人的治療相較於一般病人更顯複雜,病人對藥物的順從性、衛生狀況以及家庭社會的支持往往決定了病人的預後以及生活品質,整合照顧服務似為未來台灣高齡社會的另一個趨勢。北市聯醫除了一般的醫療服務,也另與臺北市政府合作,首創以老年人為中心的「石頭湯計畫」。

「石頭湯」的名稱,源於兒童繪本故事:三名飢餓的士兵來到窮困的鄉村,在苦尋不著食物的情況下,突發奇想用石頭燉湯,並告訴好奇的村民只要也貢獻一些食材就可分享,於是村民就把自己有限的蔬菜、肉類、香料等食材投入鍋中,在眾人齊心協力下煮出一鍋美味料理,不只士兵,連貧窮的村民都飽餐一頓。

因此,「石頭湯計畫」就是社區整合照顧服務,就是將不同老人的不同照顧需求,透過社區中的「個案管理員」,把醫療、護理、輔具、藥師、打掃等各種項目整合,而不是要老人自己到處去尋找協助。像是針對失智者的用藥問題,就可以藉由居家訪視這些老年病患,更精確了解到這些長者實際生活方面的需求,達到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照顧。

延伸閱讀:

讓失智者成為有用的人!善用「認知悠能法」有效減緩失智進程

養護單位不是家 陽明附醫非藥物治療 讓失智長者回歸家庭

推動老幼共學 高雄大同福樂學堂把日照變成「快樂上學」!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