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強是個剛出生5天的新生兒,出生第3天由醫院嬰兒室出院。某天上午媽媽餵奶時,突然發現嬰兒口腔軟顎處有一個破洞。此時媽媽的腦中閃過一個兒童腸病毒口腔有破洞的畫面,立刻抱起嬰兒就診,到了診間,不等醫師提問,媽媽立刻很緊張的問:「小強是不是腸病毒感染?是不是很危險?要不要住院?」
一個月內的新生兒,產前或生產過程中被腸病毒感染的媽媽傳染,或產後接觸腸病毒患者,而得到腸病毒,稱為新生兒腸病毒感染。
新生兒腸病毒無明顯症狀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興院區兒科主任顧明修表示,新生兒腸病毒感染大部分無症狀,只會有像是較輕微症狀,如發燒、活力下降、喝奶量減少等。少部分會有重症如敗血症、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肝炎等。
「新生兒腸病毒重症機率及死亡率都比較高,但症狀卻都不典型,較少有口腔水泡潰瘍及手掌腳掌水泡等症狀,」顧明修表示。若是成人家屬得到腸病毒,又跟嬰兒有接觸,就容易使得新生兒罹患腸病毒。
奶嘴不適合 小心嬰兒口腔破皮
新生兒吸奶嘴,有時候吸力太大,奶嘴頭會碰觸嬰兒的口腔或軟顎,導致機械性潰瘍或破皮。但是顧明修提到,一些比較謹慎的父母,看到嬰兒口腔破皮或潰瘍,會以為嬰兒腸病毒感染,而緊張的帶嬰兒至門診看診。
「如果嬰兒沒有症狀,活力好飲食正常,媽媽產前、嬰兒產後沒有接觸史,就比較不像腸病毒感染,」顧明修表示。
顧明修提醒,有些寶寶吸奶嘴時較用力,奶嘴碰觸嘴巴導致口腔破皮,這時可停止奶嘴,或用質地較軟的奶嘴。有時候是奶嘴頭過長導致,這時可改用奶嘴頭較短的奶嘴,並觀察口腔破皮是否改善。
但如果換了奶嘴後問題沒有解決,顧明修呼籲家長還是不要掉以輕心,還是要帶孩子來看醫生,因為還有許多會導致嬰兒口腔潰瘍的疾病,包括鵝口瘡、病毒感染等,都需要由醫師來進一步確診。
延伸閱讀: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