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失眠是個問題,隔天昏昏沈沈的,趕快拿一顆維生素B群補一下,就擔心自己「爆肝」。但其實失眠不會直接讓你的肝臟爆掉,卻會讓你的心血管塞住,尤其是起床之後容易頭痛的人,就要當心自己是不是要中風了。
失眠的定義可能跟你想得不一樣
我們一想到失眠的時候,腦中可能會直覺出現一個畫面,一個人躺在床上輾轉反側睡不著,2眼眼窩黑得像貓熊一樣。不過失眠可不是只有指整個晚上睡不著,很難睡著、很早醒,其實也是失眠的一種。
失眠的定義
- 躺在床上超過30分鐘才睡著
- 睡夢中醒來超過2次,每次超過30分鐘
- 比預定時間早2個小時以上就醒過來,而且沒有睡滿6小時以上、同時再也睡不著
- 每週有3天以上上述任一症狀,而且持續超過1個月,就稱為慢性失眠
失眠竟然跟心臟病、中風有關!
根據美國心臟學會的衛教資料,其實一直都有警告「失眠會導致心臟病、中風的風險增加」,而且失眠也正是心血管疾病的症狀。比如冠狀動脈阻塞跟高血壓,都會因為心臟缺血,讓身體的氧氣供應失調,睡眠中樞無法正常運作,導致明明很累、但是又睡不著,就變成「失眠」的症狀。
而在台灣,2014年嘉南藥理大學跟奇美醫院合作的研究中,分析了台灣健保資料庫中的資料,選出2萬1000名失眠的人、6萬4000名沒有失眠的人,追蹤4年之後發現失眠的人中,有583人中風,比率是2.7%,而沒有失眠的人,只有962人中風,比率是1.5%,等於失眠的人,比沒有失眠的人,多出1.8倍的中風風險。
再進一步分析年齡,18~34歲的人如果慢性失眠,中風的風險比34歲以上的人高出8倍,打破我們過去對於「年紀大才會中風」的印象。
帶有失眠基因的人,也特別容易有中風、心臟病的風險
而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流行病學的教授Susanna Larsson用大數據分析了160萬人的基因,發現帶有失眠基因SNP的人,比沒有帶這類基因的人,多出7%中風的風險、12%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16%心臟衰竭的風險。
但Susanna Larsson也強調,帶有基因不代表一定會得病,失眠的問題還是可以靠日常生活的好習慣改善的,可以讓基因帶來的問題不要發生。
用4招讓你遠離失眠
- 白天記得運動:跑步可以讓人放鬆,但同時也會讓交感神經活躍,導致睡不著,所以最好不要睡前1-2個小時運動。
- 睡前做瑜伽放鬆:在睡前先讓肌肉放鬆,可以讓大腦、身體都調整到容易入睡的狀態。
- 睡前不滑手機:因為睡覺時的藍光會改變褪黑激素的分泌,同時讓交感神經興奮,即使睡著,也會睡不好。
- 固定時間洗澡上床:雖然睡前洗澡會舒緩疲勞,但也會讓體表溫度升高,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反而讓人不容易睡著。
參考資料
Insomnia May Significantly Raise Stroke Risk
Study links insomnia genes to heart disease, stroke risk
延伸閱讀
39歲男子半夜打呼不治療 因呼吸停止而中風
吃安眠藥助眠,藥師:小心,不能跟這幾種東西一起吃!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