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PM2.5是肺癌的危險因子,但其實PM2.5不只會傷肺,也會造成身體其他多重器官的危害,所以除了敏感族群之外,一般人也要好好防範。
PM2.5到底會傷什麼?
PM2.5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第一級致癌物,證實是導致肺癌的危險因子,同時,因為PM2.5是外來的物質,中間還含有重金屬、硫化物、氮化物,高度致癌的「苯環類化合物」等物質,會造成體內慢性發炎時,導致血管硬化、產生血栓。
PM2.5是指「直徑小於2.5微米的懸浮微粒」,這樣的尺寸大約是頭髮直徑的1/28,非常微細,可以穿透肺部氣泡,並直接進入血管中隨著血液循環全身,造成全身性的影響。
而PM2.5除了會造成發炎之外,本身攜帶的那些毒物微粒,也會累積在人體中造成危害,在特別敏感的族群中,造成的傷害更明顯、更容易累積成疾病。
4大危險族群
過敏與氣喘族群
PM2.5是經由呼吸道吸入的,所以傷害身體的第一關就是呼吸道。包含鼻腔、咽喉、氣管、細支氣管、肺部,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因為呼吸道也是免疫系統的第一關,過多的PM2.5會刺激巨噬細胞等免疫細胞增加、吞噬這些微粒,導致身體的免疫功能失去平衡,誘發癌症。
而接觸空氣的皮膚與眼睛也會受髒空氣影響,大量PM2.5顆粒容易附著在皮膚表面,堵塞毛孔,造成青春痘,或是引起皮膚過敏或眼睛癢、乾澀、發紅等問題。
孕婦
2016年由台灣中原大學團隊進行的研究中,發現PM2.5中的各種有毒物質,會造成神經的損傷。他們以老鼠做實驗,發現暴露在PM2.5底下的母鼠,會在懷孕時內分泌嚴重失調,而生下來的小鼠,大腦也和一般小鼠長得不太一樣,記憶力、學習力都落後。
而且重工業、火力發電廠、石化廠的空氣污染,造成的問題不同,重工業造成的神經退化狀況最明顯,而火力發電、石化廠都會造成小鼠的神經損傷,還有母鼠的健康問題。
第二型糖尿病患
2016年《Lancet》(刺胳針)公布一份由美國聖路易大學、聖路易華盛頓大學與榮民醫院共同進行的研究報告,發現PM2.5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170萬名原先沒有糖尿病史的美國退伍軍人,暴露在每立方公尺有11.9~13.6微克的PM2.5之下時,大約有24%的人罹患糖尿病;暴露在5~10微克底下的人,比例也高達21%。
原因是PM2.5會經由肺泡進入全身的血液循環,而侵犯各個器官,進入胰臟的PM2.5,會導致胰島素分泌減少,讓身體無法將血糖轉化為維持健康所需的能量,進而導致糖尿病。
老人、孩童
上述有提到,PM2.5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神經退化,尤其是對於心血管、大腦神經已經開始退化的老年人,或是還在發育的孩童來說,保護傘很脆弱,更容易受到影響,傷害也比其他族群更大。
包含像是常見的退化性疾病帕金森氏症、失智,或是年幼族群會有的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妥瑞症都可能跟空汙有關;心肌梗塞、血栓、動脈硬化,或是心肌炎等,也可能跟PM2.5造成的發炎有關。
比如2018年,加拿大的公布一項研究,調查了2004~2009年在溫哥華13萬2千多名嬰幼兒的出生資料,發現暴露於一氧化氮污染空氣的孕婦,幼兒罹患自閉症的風險增加了7%;而丹麥研究也搜集了1989~2013年,超過15000名嬰兒的出生資料,發現自閉症與二氧化硫的濃度有正相關。
怎麼避開PM2.5
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長陳保中認為,配戴口罩有一定的功效,建議想要避免空汙,只要出門就要戴;不過畢竟口罩沒辦法避開所有的PM2.5,所以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教授謝明哲則認為,只能盡量降低PM2.5的影響。
「增強免疫系統的能力則需要有足夠的維生素B、維生素D、維生素E,還有鋅、鐵來協助降低或減少PM2.5破壞免疫細胞或是發炎反應,來維持免疫系統運作正常!」所以多吃蔬果還是可以幫助抵抗力增強的。
參考資料
Exposure to PM2.5 causes genetic changes in fetal rat cerebral cortex and hippocampus
The 2016 glob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diabetes mellitus attributable to PM2·5 air pollution
Association of Prenatal Exposure to Air Pollutio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延伸閱讀
空汙威脅人心惶惶 環境醫學專家陳保中教你怎麼挑口罩!
怎麼拯救吞了太多PM2.5的巨噬細胞?營養學教授謝明哲這麼說!
文/盧映慈 圖/黃玫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