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研究顯示,每天吃進體內的食物都大大影響著身體健康,可以說腸道簡直就像第二個大腦。而腸道中還有數萬個神經元,食物的刺激、生理時鐘,其實都跟我們這條長長的消化系統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當發現自己記憶力越來越差,總是想不起來自己前幾天做過的事,或是容易「忘記自己要幹嘛」,除了多刺激腦部神經的發展,其實可能要檢視一下自己平常吃的東西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或是吃東西的習慣是不是太差。
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就在一項研究中發現,愛吃宵夜,的確會導致記憶力的下降。
晚上吃宵夜可能造成記憶力衰退!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晝夜節律與睡眠醫學實驗室博士Dawn Loh說,「我們是第一個證實,每天在錯誤的時間進食,的確會對學習和記憶具有深遠的影響。」
過去很多人知道,在睡覺前或深夜進食通常是不健康的,會讓人睡得不好、體重容易增加、容易引發糖尿病,或是胃食道逆流的狀況;而胃食道逆流會讓人消化不良、胃潰瘍、咳嗽、引發氣喘或是吞嚥困難,甚至導致癌症,「晚上進食是不好的,最好在晚上8點之後就不要再吃東西,或是至少在吃完東西3小時之後再睡覺。」
而除了對生理上造成的問題之外,研究團隊也發現,在深夜時吃宵夜,會損害大腦的記憶中心,尤其是掌管短期記憶的海馬迴。
在哺乳類動物中,生理時鐘的中樞位於下視丘(hypothalamus) 的前部、視神經交叉的上方,所以稱為視交叉上核(SCN);它會接收光線、溫度、濕度、飲食來調整人的24小時的生理節律。但除了這個主要生理時鐘之外,心臟、胰臟等大部分的器官也都有自己的生理時鐘,能調節器官的運作。
所以除了光線之外,吃東西的時間也會影響人整體的生體時鐘,如果在本來應該睡覺的時間吃東西,記憶力會受到損傷;但如果在正常時間、固定時間進食,就不會有這種問題。
研究團隊把小鼠分成2組,一組按照正常的時間餵食,一組在晚上睡覺的時間才餵食,小鼠很快就適應了餵食的時間,2組的睡眠時間、吃食物的份量沒有太多差異;但總是在晚上被餵食的小鼠,白天睡覺的時間增加了,可以說是形成了「補眠」的習慣,但都是斷斷續續的睡眠。
不過在監測小鼠的身體變化時,卻發現小鼠的視交叉上核影響的生理時鐘沒有太多的改變,但海馬體的時鐘已完全移動了;「那些失調的動物在回憶接受的訓練時表現出嚴重的缺陷。」研究團隊說,記憶的鞏固是學習新事物之後,進行一個轉化的過程才會變成長期記憶,而這需要固定的睡眠才能形成。
晚上8點以後別再吃東西!
研究團隊說,在「錯誤」時間吃飯,會導致大腦和身體各個時鐘的時間不一致,偶爾吃一頓深夜餐,可能不會有明顯的傷害;但是,如果每天晚上11點才吃晚餐,或是在凌晨2點時肚子餓醒來吃點心,那麼記憶力下降的風險可能會增加。
「吃完東西之後要給身體至少3小時的時間消化、才能好好入睡,如果有吃飽就睡,或是很晚吃晚餐、半夜會餓醒吃東西的狀況,最好要克制,或是尋找專業的人來幫助自己改變作息表。」研究團隊說,「您會因為健康和腦力的提升而獲得回報。」
參考資料
Misaligned feeding impairs memories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