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是人體要健康的「重要關鍵」,因為腸道周圍聚集了全身70%的免疫細胞,只要腸道不健康,就容易產生各種疾病、各種問題;像是免疫失調造成的過敏、氣喘、全身疲勞、關節發炎、肌肉疼痛等,甚至是自律神經失調、憂鬱症等,其實都跟腸道的營養健康很有關係。
Donna營養師陳怡錞就說,「腸道是一條中空管腔,在管腔外面佈滿了許多免疫細胞,而食物的大分子進入腸道後接觸腸壁,會被免疫細胞視為『外來物』,間接喚醒處在待機狀態的免疫細胞,讓免疫細胞進入備戰狀態。」這也是為什麼吃下營養補充品會幫助提升免疫力的原因。
但如果腸壁有破洞,這些大分子反而會直接穿過腸壁、滲入血液、淋巴液中,造成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而導致過敏、全身性的發炎,也因為沒辦法正常的吸收營養,導致營養不良而產生各種腸胃不適、身體不舒服。
過敏、慢性疲勞、糖尿病、脂肪肝都可能是腸漏症引起!
新竹馬偕醫院院長李宏昌表示,「腸漏症就像是手牽手的細胞,因為發炎、高脂的食物、油炸、壓力、勞累,手鬆開了,讓腸壁出現漏洞,不該跑到身體裡的東西跑進去,刺激器官發炎,導致功能不良,除了過敏之外,跑到胰臟就產生糖尿病,跑到肝臟就產生脂肪肝。」
造成腸漏症的原因
- 腸道菌叢不平衡:腸道中好菌、壞菌要達到一個平衡點,而每個人的腸道生態都不一樣,如果失去平衡,就會讓腸壁被侵蝕,或是變得脆弱。
- 吃太多身體不耐受的食物:例如無法消化的食物,像是很多人會過敏的牛奶、雞蛋,或是一些容易讓身體發炎的食物,例如高油脂、油炸食物等。
- 身體消化液分泌不足:由於油脂類的食物很容易造成腸漏,所以胰液分泌不足、膽汁分泌不足,影響腸道消化功能,都有可能造成腸漏;而胃酸分泌不足,也會讓食物沒有充分殺菌、初步消化就到腸道,也容易影響腸道。
- 藥物引起:長期服用會破壞腸道生態的抗生素、消炎藥、化療藥物或是中草藥。
台北醫學大學消化內科主任吳明順就說,「腸道是我們最大的免疫器官,這一條中空管腔外面佈滿了許多免疫細胞,只要吃得對,免疫力就能幫助我們形成防護罩,避免讓我們受到病菌的第一波侵襲;但如果吃得不健康,失去第一層免疫,還可能造成身體自己就攻擊自己的傷害。」
遵守4大原則修復免疫系統
如果發現自己有腸漏症,要確實遵守下列4大原則,避免腸漏症越來越嚴重:
- 避免造成腸漏的行為
避免吃太多身體不耐受的食物、要治療消化液不足的問題、停止使用非必要的藥物。
- 補充足夠的營養
補充維生素A、C、D、E,還有麩醯胺酸、褐藻多醣等營養,來修復腸道的破洞。
- 補充益生菌
李宏昌說,在補充益生菌的時候,最好可以針對不同的問題對症下藥,「因為腸道是平衡的,不是說好菌就可以一直補充,要補充沒有的那塊,否則腸道生態會更不平衡。」
- 維持腸道健康
而在症狀消失之後,也要持續這個作法半年以上,讓腸道完全回到健康的狀態。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