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運動也會中暑,夜跑者過熱昏倒!醫師:從「體感溫度」判斷適不適合運動

炎炎夏日到來,踏出冷氣房後,迎來一陣熱風,連日高溫彷彿都可以把人融化,截至6/22為止,今年熱傷害的人數已經累積417例,許多人以為太陽下山後出門就不會中暑,但專家提醒:「晚上運動仍是有中暑的風險。」當體感溫度超過33度以上,運動久一點就可能會熱衰竭、筋攣。

晚上「輻射熱」更熱!運動最佳時間是「清晨」

台灣炎熱高溫還會持續好幾天,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提醒:「白天大概體感溫度都超過40度,確實不適合室外活動。」看到外頭豔陽高照,光站著就全身大汗,更何況進行劇烈運動,因此不少人都改到夜間運動,殊不知也有不少夜跑者中暑的案例。

其實柏油路吸收白天的熱氣,晚上又把熱氣放出來,戶外環境仍感到悶熱,朱柏齡主任表示:「這就是輻射熱,因此建議可以選擇清晨5-6點運動,確實會比晚間運動還要好。」

夜跑馬拉松別逞強!久沒運動需要「熱適應」

朱柏齡主任舉例,確實過去有好幾個夜跑者參加馬拉松,中暑昏倒住進加護病房,發生都是不同的原因。他說:「曾有一名五十幾歲跑者,參加大佳河濱公園夜跑,晚上六點開始跑十公里,結果快到終點時衝刺突然昏倒,送到醫院的時候體溫41度昏迷、多重器官衰竭,十幾個小時後才醒過來,他完全不記得自己有去路跑。」

別以為只有中高齡者有這樣的問題,曾經也有一名二十幾歲的夜跑者,跑大概六公里就昏倒,朱柏齡主任說:「後來才知道因為他已經骨折很久沒運動,一下子在那麼熱的環境中運動,體力又不好就中暑昏倒。」因為身體對於熱的環境還不夠適應,更容易出現中暑的情況。

熱指數、體感溫度判斷能否適合運動

因此想要在夏季夜間運動不是不行,主任建議可以從「熱指數」、「體感溫度」來判斷適不適合。熱指數綜合溫度、濕度、輻射熱等數據算出來,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建制有「高氣溫戶外作業熱危害預防行動資訊網」,可以查詢全台灣不同區域即時的熱指數,至於體感溫體不少手機內建就有裝置查詢。

「熱指數」表有用顏色作為區分,在不同區段對人體可能有不同的影響。

網路上可即時查詢熱指數
  • 黃色容易疲倦
  • 橙色可能會熱衰竭、筋攣、時間久一點會中暑
  • 紅色中暑機會提高,比較不適合運動

朱柏齡主任說明:「現在晚上平均氣溫都在30-32度,假設平均是31度、當濕度達到60%,體感溫度就在35度,落在熱指數的橙色區,代表運動時間久了還是會中暑,要特別提高警覺。」

運動15-20分鐘就該補水!

為避免身體出現狀況,朱柏齡提醒:「水分補充很重要,最好是每15-20分鐘就喝水,但如果身體有任何不適,最好立刻停止活動、盡快離開高溫環境,試圖降溫並且就醫。」

假設要更精準一點了解需自己流失多少水分,需要喝多少水,主任建議可以運動前量個體重,之後運動完再量體重,假設一個運動前62公斤的人,運動完之後61公斤,就知道身體流失近1000c.c.的水分,下回再做同樣的運動時,可以在在運動過程中平均分配這些該喝的水量。

【朱柏齡醫師小檔案】
  • 現職: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三軍總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
  • 專長:內科學、腎臟學、毒物學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6月就出現「熱中暑」個案!醫師:天氣剛變熱更容易中暑 中暑存在致死風險!醫曝:喝酒、喝咖啡等7件事讓中暑情況更嚴重 夏天運動未得健身之利,先受中暑所害?教你預防運動型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