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未解的疫情難題全都盼向疫苗研發,「急迫性」好比熱鍋上的螞蟻,沒有疫苗邊境就不能開、沒有疫苗就要戴口罩。說到底,疫苗最大競爭對象恐怕是「時間」,多位專家都認為新冠疫苗可能成為史上研發最快的疫苗,但再快恐怕也要等到明年以後。
全球疫苗研發與時間賽跑!四支疫苗進入臨床第三期
疫苗需求是燃眉之急,但從疫苗研發史上,對於一個新的疫苗研發通常都要 5-7 年的時間。「但冠狀病毒比較特別,因為以前沒有冠狀病毒的疫苗,」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胡哲銘副研究員強調這一點。
如今沒有人願意在新冠病毒的陰影下再等 5 年,即便 1 年恐怕都嫌太長,免疫權威張南驥教授直言:「這個疫苗絕對是緩不濟急,至少明年初能夠做出來就不錯了。」多數學者認為疫苗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快,病毒權威賴明詔院士認為:「不太可能一年就發展出來,這是太樂觀的講法,我認為是要花更多的時間。」
等待疫苗研發期間意味著不斷有人染疫數而死亡,連帶經濟、社會走向衰退。為此,全球超過一百個研究團隊日以繼夜在進行疫苗研發,突破疫苗的各種困難,截至 7 月已有 4 款疫苗將進入最關鍵的臨床 3 期試驗階段。
從技術層面看,有走傳統路線的,有的用基因疫苗,有的使用重啟疫苗,各有所長,胡哲銘坦言「加速疫苗生產,真的是破史上紀錄的在進行中,這些都是前所未有臨床試驗進展的速度。」
各類疫苗均有其用途!成功研發後生產、運送更是難題
只是這麼多種疫苗到底哪個成效好?胡哲銘說:「不會說特別看好哪一個,或是哪一個一定是最好的,每一個都有優缺點。」舉例以目前常見研發的疫苗項目。
- 死毒疫苗:它就是最傳統的做法,很多疫苗都是這樣做,需要非常大量的飼養病毒才能製作疫苗,雖然它的效用是最可靠,但他安全性、生產性,壓力絕對會是最大的。
- 腺病毒疫苗:把冠狀病毒抗原的 DNA 利用病毒的載體送進身體裡,當然會有它的效用在,但如果你先前被類似病毒感染到,這樣的疫苗在你身上就沒有效果。
- mRNA 疫苗:最大的優點就是生產速度相對快,可以製造非常多的 mRNA,但他現在的問題在於說,市面上沒有任何一個 mRNA 的疫苗存在,到底它在人身上的效用可以維持多久,尚未被證實。
對此,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也表示:「Moderna、英國還是最領先,中國在後急起直追, 從Moderna 發表第一期臨床試驗結果,結論是產生綜合抗體的反應是非常樂觀。」但即便疫苗研發成功,並非代表人類安全無虞,還有更大的挑戰在後頭。
「如果 Moderna 真的按照破紀錄的時間完成,但光是要把美國人的疫苗全部做出來,就要花兩年的時間,更不要說全世界。」胡哲銘說到,研發成功固然是好事,但背後牽扯的是如何在短時間內生產出數上億支疫苗、且公平分配送達每一個國家,因為不是美國人有了免疫力,疫情就會停下來。
疫苗可能對不同族群施打不同的疫苗!達到不同效果
以前各國疫苗施打都是各國的事,胡哲銘說:「但這回疫情很特別,如果沒有辦法把全球的疫情都有效控制下來,只控制一個地方的疫情,其實是沒有太大的成效,所以我們應該是以這個角度去討論疫苗的研發。」
可是往往大眾有個錯誤迷思,好像只有搶第一個研發成功的才有用!胡哲銘說到:「我很介意大家用『疫苗大戰』這個詞,好像只有第一才有價值,因爲疫情這麼嚴重,很多種的疫苗都有它重要的角色存在。」
英國召開的世界疫苗的高峰會,其實就在討論說怎麼樣有效運用全世界的疫苗、包含研發、生產的資源,讓全世界的人都有保護。胡哲明提出新觀點,他認為:「到時候會因應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疫苗被使用。比如像說 RNA、腺病毒、死毒疫苗,都有他們各有優缺點,在於未來使用上也會有不同的考量。」換而言之,可能對不同族群施打不同的疫苗,達到不同效果。
各個研究單位除了追求成功研發外,胡哲明認為:「在學術界的角度會希望大家在做疫苗研究的都是更合作的心態,讓研發技術可以更加速往前,並非好像就是一個贏家贏了,其他人好像就是白做!」不同技術裡面的資訊要能夠互相交流,更是從疫情中學會的課題之一。
因為疫苗研發失敗的可能性遠比成功更大,當有有前景的候選疫苗都進行投入,才能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政府投入 187 億預算助國內疫苗研發!
而台灣在這次成為防疫卓越,為了扶植疫苗發展,特別由醫事司、食藥署、疾管署組成「醫院國家隊」,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當然對已經在做臨床試驗的人來說,我們是比人家慢,可是比起多年前我們連自己研發、製造能力都沒有,當然是比以前進步很多了。」
指揮中心為了鼓勵國內疫苗研發,已編列 187 億的預算,陳時中更在例行記者會中說:「為了確保藥廠在疫苗研發過程中較無後顧之憂,指揮中心會在財務上給予支持,且會在專家把關下加速審查、緊急授權製造使用。」
在專家眼中其實台灣有機會展露頭角,尤其胡哲銘身任跨部會疫苗平台的召集人,他看到台灣幾乎能投入研發單位、公司、學研單位都很積極,像中研院還在春假大年初三,院長就把所有對研究病毒、疫苗、快篩、化學藥品相關實驗室的老師,全部都聚集起來,他強調:「台灣這次絕對可以有機會,因為台灣本身也有非常多研發的優勢。」
抗體保護力仍是未知數!病毒變異可能讓疫苗「流感化」
雖然疫苗給予人類希望,但重要點仍在於自我防護,不管疫苗成功與否人類都能有「保護力」,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口罩、洗手等措施,疫苗出來也不一定能解決,除非這個疫苗打一次就有用,不然就像現在流感疫苗每年都要打。」
因為新冠病毒屬於 RNA 病毒會不斷改變,疫苗對人體的保護力並非長久,胡哲銘解釋:「雖然病毒會不會變異現在還沒有答案,但如果之後變成不同的亞型,是不是疫苗會有一個很長期,類似像流感的機制,這是大家在討論。」
對於此觀點,長庚副院長邱政洵也認同:「可能打了疫苗之後保護力只有 1~2 個月,保護力不夠久,又擔心這個病毒會變,確實我們再可預見的未來,全人類都要打冠狀病毒疫苗,但你每一兩年就要重新接種一次,因為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再來。」
像是愛滋病病毒也是 RNA 病毒,愛滋疫苗前前後後發展了 40 幾年,還是沒辦法有好的疫苗,「各國對於疫苗發展是抱著很大的希望,但我們知道疫苗的研發不是那麼容易的。」賴明詔院士這樣說。
雖然疫苗是解藥,也是多數人看好的方向,但他畢竟是打入「健康」人的體內,賴明詔院士說:「如果疫苗稍微有一點毒性,那對健康人就有很大的影響。」
同時,免疫權威張南驥教授從另一個觀點提醒:「疫苗還是蠻危險的,他是造成後天免疫準備好產生抗體,下次病毒來的時候,你發現他還是沒有功效,你身上全部產生的抗體都沒有辦法第一時間對付他,病毒還是在體外,在呼吸道這些地方,等到到了肺,啟動免疫反應,引起免疫風暴的可能反而更大。」
疫苗除了能順利研發,對於人體的影響更是學者們在意的重點,只是這一次,疫情像把大火燒不停,期望這個被譽為可能為「史上研發最快的疫苗」,替人們在疫情中帶給一絲曙光,更是終結疫災的最後終武器。
文 / 王芊淩、圖 / 何宜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