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潰瘍難癒合?傷口中心完整治療策略,大幅提升傷口癒合力

千萬別小看小小傷口,若未適當照顧,不僅難以痊癒也容易引發感染,尤其是發生在糖尿病與慢性疾病患者身上,即使是不嚴重的外傷,一不小心也可能導致傷口潰爛惡化。新光醫院整形外科林育賢主任表示:「只要一般傷口超過 4 到 6 週還沒復原,或者超過傷口本身的合理癒合時間,這樣的傷口就屬於『慢性傷口』。」

許多患者常因傷口無法癒合而造成日常生活極大困擾。目前可以利用換藥、清創、敷料等多管齊下的方式幫助傷口復原,尤其是糖友往往因為血管病變、血液循環不好,血液中的養分與氧氣無法到達受傷的組織,在傷口無法「正常呼吸」的情況下,即便用了各種方式,傷口也可能久不癒合。如今出現了更積極的治療策略,能提早結束傷口發炎時期並促進組織修復,加上醫院有傷口中心的多專科整合照護,更能替患者擬定完整的治療方針。

為什麼會有慢性傷口?7-8 成來自於糖尿病

一般來說,傷口會隨時間越變越小,但像是糖尿病患者傷口就不容易癒合,是慢性傷口中的高危險族群,主要是因為週邊傷口血液循環不好,氧氣、藥物、營養素無法作用,光是糖尿病的傷口問題就佔慢性傷口中 7-8 成。

根據國健署公布資料,糖尿病患者一生約有 25 %機會發生足部潰瘍,進而導致截肢。林育賢主任也提到:「現代人罹患糖尿病人數越來越多,過往還沒發生糖尿病足前,會因為周邊血管病變過世,現在共病控制很好餘命拉長,也導致糖尿病足問題跟著變多。」

傷口癒合快慢與三大關鍵指標有關

過往糖尿病足治療觀念是讓傷口保持乾燥,但新的照護觀念則是濕潤度適中,同時運用不同的治療方式幫助傷口復原,還有三大關鍵指標也會影響傷口癒合狀況。

  • 濕潤度:傷口保有一定的水分,搭配氧氣供應才能幫助癒合。
  • 組織有無感染:細菌易讓傷口慢性化,一旦感染就會讓癒合能力下降。
  • 患者身體狀態:如果本身有慢性病、相關共病、周邊血管疾病都會讓傷口受到影響。

林育賢主任分享近期臨床上遇到一名個案,一名年約 60 歲的王姓患者,明明只是一個外科手術造成的傷口,卻超過半年以上都沒有癒合,最後從骨科轉介至傷口中心治療,原來該名患者本身有二十年的糖尿病病史,「現在傷口治療不只是看傷口本身,而是需要從傷口猜想病人狀況。」林育賢主任說道。

糖尿病足潰瘍有新的治療方針!

在醫學的進步下,雖然有許多治療方式可以提供傷口適當的保護,在對抗外來細菌的同時也能維持傷口的溼潤度,卻很少有藥物能直接作用在傷口上進而促進組織修復,而目前出現了新的治療方式能夠突破此困境。

在傷口受傷到癒合的過程中,傷口組織會經歷發炎期、增生期、重組期,但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傷口往往一直處於發炎時期。林育賢主任說:「新的治療方式就是能讓發炎階段提早結束,只要傷口藉由藥物作用下停止發炎,就能更快進入下個階段開始復原,新藥的出現就像是開啟傷口復原的鑰匙。」

每位患者無疑都希望傷口儘早恢復,王姓患者也是嘗試使用新藥進行治療,大約一個月後傷口出現明顯變化,當看到治療後的改變,王姓患者坦言:「之前是有一個洞在腳上,怎麼樣都長不好,很開心嘗試了新的藥物治療,現在終於看到肉都長好了,慢慢走路比較有信心,也終於可以放下心中的大石頭!」

此外,新藥不像特定醫材需要繁瑣的操作,換藥上方便性提高,林育賢主任說:「塗抹藥膏的方式患者都能自行方便操作,在家都可自己換藥,尤其在疫情之下也減少患者到醫院。」

傷口中心讓治療更精準、徹底!

新光醫院的傷口中心至今成立四年,目前已協助超過三萬名的患者「修復傷口」。傷口中心不只是治療傷口的地方,同時也擁有教育患者的責任,更重要的是長期追蹤患者的情況,即使傷口癒合後,傷口中心團隊仍會規律地檢視患處變化,甚至檢視腳指縫與腳指頭,避免沒發現的感染或是小傷口,以達到預防勝於治療的效果。

林育賢主任說:「不只是糖尿病足這樣的慢性傷口,傷口中心還治療包含下肢靜脈潰瘍、放射性治療產生的傷口與急性外傷等等。病人有問題也可以直接打來傷口中心,由護理師幫助他解決問題。」王姓患者更感謝有傷口中心的協助,從初期手術清創、包紮到後期預防疤痕、追蹤,都是一整套完整的治療策略,由整個專業團隊教會患者如何照顧傷口。

面對難處理的傷口問題,如今能夠選擇新的藥物幫助,讓治療事半功倍,而治療過程也需要專業的傷口照護團隊與患者耐心配合,才能讓受傷傷口儘早恢復原來的健康樣貌。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糖尿病患者除了每天的血糖控制,也要多關心自己足部的變化!
糖尿病併發症一不小心會截肢!護理師 3 步驟清潔預防糖尿病足
9 旬阿公剪趾甲「把趾頭也剪了」!醫:糖尿病人有灰指甲更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