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直腸癌症連續11年成為台灣癌症發生率的榜首,每年都有超過1.5萬人的新增病例,每90分鐘就有1人死於大腸直腸癌。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陳鴻華說,「就像我們在這裡開記者會的當下,就有一名病友去世。」而威脅病友生命的,除了疾病本身,還有治療副作用帶來的絕望。「但現在有新藥可以讓病友有尊嚴了!」
大腸癌的治療
台灣因為2004年開始推行癌症篩檢,大腸癌的發生率從2014年開始下降,但根據癌症登記資料顯示,雖然檢查出0期的人變多,還是有4成的癌友檢查出來的時候已經是3或4期的晚期,因為無法像0~2期用開刀解決,必須開始進行放療、化療,很多人撐不過去。
陳鴻華說,基本上0~2期可以開刀就好,第3期已經有淋巴結擴散,所以開刀完還要做預防性的化療,「因為標靶對前期的腸癌是無效的。」而第4期基本上無法開刀,只能控制病情、延長生命,只是追求生命延長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治療上的痛苦。
「有一半的第4期病人是不接受第三線治療的。」北醫附醫副院長李冠德說,第一線的治療多半是2週一次的化療,要去醫院打48小時的靜脈注射藥物,等於2星期就要一次3天2夜的醫院之旅,後來發展出可以攜帶回家的注射瓶,還是「帶奶瓶」、還是要躺48小時。
第一線治療結束後,平均壽命會延長11個月,之後進入第二線治療,又延長到24個月,「但到這裡,很多病患都會說,夠了,我累了,不想再繼續了,而且越是高知識份子越不願意接受治療,接下來可能就轉去其他的特殊療法,但就很難救回來。」李冠德說。
新型口服藥跟過去的口服藥不同
不過這次健保核准的藥物,李冠德說,是在2014年由日本開始使用,這款核苷類藥物跟過去不同,過去的藥物容易被人體分解,而且半衰期很短,所以才要48小時連續不停注射來保持藥物濃度;但現在的藥物有一個保護分子,可以直接嵌入癌細胞、防止DNA複製,而且也不會被身體所分解。
陳鴻華說,他治療很多病人,這些病人其實都很清楚「自己的癌症不可能完全治癒」,但就希望可以留給自己一個好的生活品質、也不要給家人造成負擔,「過去的副作用很多,噁心嘔吐、虛弱疲勞、全身起疹子、高血壓等,甚至會大量出血,但現在幾乎都不會了,最需要注意的是白血球的含量變低,所以要常常抽血監測。」
而且健保給付藥物之後,原本1個月15萬元的開銷,瞬間變成0元,陳鴻華說,如果其他治療都沒效的患者,可以跟醫師討論嘗試看看,大約吃個2~3個月就能知道反應怎麼樣。李冠德也說,改成口服藥物之後,患者一個月吃2星期、休2星期,不用再承受被綁住的48小時。
直腸癌病友林先生則表示,雖然自己的身體沒辦法再負荷高強度的運動,但用了新藥之後,可以自己散步出門喝咖啡、放鬆休息一下,「因為一個人生並不是一個人的事,是整個家庭的事」,現在對他、還有家人來說,已經是一個幸福的時刻了。
延伸閱讀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