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健署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每 7 對夫妻裡就有一對不孕,而 107 年的不孕症就診率與 97 年相比增加了 0.83%,求診的患者年齡不管男女都以 30~39 歲為多,同時也顯示了國人普遍晚生育的情形。
普遍晚婚使不孕情形增加
因社會風氣的關係,導致國內晚婚及晚生孩子的情形非常普遍,在這樣情形之下不孕問題反而增加了。
根據內政部的人口統計資料,105 年的平均初婚年齡男性為 32.4 歲,女性 30 歲,於是女性生育第 1 胎的平均年齡為 30.7 歲,第 2 胎平均年齡則提高到了 35 歲。
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顯示,育齡女性發生不孕的比例約佔 8~12%,而國內臨床專家的經驗表示,台灣不孕症比例約佔 10~15%。造成不孕因素相當多,如輸卵管因素佔 13.4%、其它女性因素佔 40.8%、男性因素佔 20.0%、多種因素(男女雙方皆有一些問題)佔21.9%、不明原因佔3.9%。
如果是年過 30 的已婚夫妻,在無避孕的情形下,超過 1 年仍無法自然懷孕,就需要前往不孕門診就醫,以瞭解原因。
最新研究:子宮內膜異位導致不孕,有3成患者體內塑化劑偏高
國內不孕症權威教授曾啟瑞,今年 3 月發表一篇最新論文,被刊登在《國際分子科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研究指出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在尿液中檢驗出塑化劑的代謝物 MnBP,比沒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人含量增加超過 47%,顯示了塑化劑對女性生育力的傷害。
而且在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的抽血報告中,也發現塑化劑和鉛含量都偏高,證實了環境荷爾蒙與子宮內膜異位症息息相關。
曾啟瑞教授指出,MnBP 通常存在於保鮮膜、塑膠製品、乳液、化妝品、香水、指甲油、嬰幼兒配方奶粉。
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醫生也在個人粉絲專頁上提到,因為不孕問題而前往諮詢營養療法的人明顯增多,分享了在門診中遇到的一位太太,在污染物質的檢查報告中,顯示體內有 6 種數值偏高。
經詢問之下發現這位太太有使用保鮮膜覆蓋食物的習慣,於是劉博仁醫生就建議她不要在使用了,並且減少塑膠製品的使用,以及盡量不要噴香水、洗澡時採用一般肥皂、使用不同品牌的防曬乳。
再搭配多喝水、吃十字花科的蔬菜,以及運動,進行 3 個月之後,再次檢驗發現,這位太太體內塑化劑已排掉了,持續經過營養調理後也順利懷孕了。
劉博仁醫生也提醒塑化劑對男女都會造成影響,所以在日常中一定要注意排除塑化劑的重要性,以免造成不孕的情形。
參考來源: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
文 / 彭幸茹 圖 / 何宜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