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吳,35歲,是位零售業的店長,需要管理的事務繁雜導致每天工時過長,幾乎以門市為家了,在這樣忙碌的工作之下,他的三餐也都是草率解決,店裡有什麼食物就吃什麼,完全沒有顧及營養均衡。長期下來出現了胃痛、胃食道逆流的情形,結果也發現身體越來越容易累,並出現身體各處痠痛而前往就醫。
現代人工作忙碌 導致腸道菌失衡
台灣乳酸菌協會榮譽理事蔡英傑教授表示,民眾常以為疲勞只跟壓力或勞動有關,但其實人體的腸道菌相紊亂、處於長期失衡的狀態下,就會引起身體不良的連鎖反應,像是「慢性疲勞」,根據國外研究指出,慢性疲勞者的腸道菌相與健康人不同,更指出同時有慢性疲勞與腸躁症者的腸道菌相也與健康人不同。
什麼是慢性疲勞?
高雄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教授許秉毅醫師表示,常會聽見患者主訴身體疲累、肌肉或關節處痠痛、勞動和睡眠後會出現不適、思考和記憶變差、活動力下降、消化不良、頭痛等症狀,但引起慢性疲勞的病因目前還不明,所以沒有標準的治療方法,在臨床上也將慢性疲勞歸於精神心理功能的問題。
不過近期的研究報告顯示,慢性疲勞跟腸胃道菌叢有密切的關係,許秉毅教授說,大腦和腸道就像是一條雙向的高速公路,雙方藉由神經、代謝、免疫介質等傳達訊息,並維持平衡,像是身體對飽足與飢餓、便秘與腹瀉的感知與調節就是這樣互動的,而腸道菌相更是在其中扮演一個關鍵角色,因為胃腸菌被破壞的話,就可能影響了大腦和胃腸道的行為。
慢性疲勞與腸胃道有關係 被稱為「腸亂疲勞族」
在今年4月由台灣乳酸菌協會與許秉毅教授共同進行的「腸胃健康與慢性疲勞影響調查」中,發現腸胃健康與慢性疲勞確實互相有關聯,此次調查全台共有1068位,年齡介於25-49歲民眾參與網路問卷調查,這群受訪者中有82.5%表示有腸胃不適的情形,而且在生活中會受到便秘、消化不良、腸躁症等腸胃問題所擾。
有高達43.3%的受訪者同時出現腸胃不適及慢性疲勞的症狀,被歸為「腸亂疲勞族」,比較腸胃不適與腸胃健康者之慢性疲勞比例,前者明顯比後者多出了29.4%,可見腸胃道不適與慢性疲勞是明顯相互影響的。而且在常見腸胃疾病中的慢性疲勞比率,腸躁症患者以71.3%的比率排名第一,胃潰瘍佔有70.3%排名第二,而排名第3名的則為胃食道逆流患者,佔有67.4%。
腸胃權威醫師建議 4秘訣養好胃腸
許秉毅教授接受訪問時表示,保持這4個好習慣,就能保持胃腸道健康,可以擺脫慢性疲勞及其他慢性疾病的產生:
1.保持好心情
因為好的心情,可以從腦部傳遞訊息到胃腸,讓胃腸道蠕動正常,反觀壓力大的時候,會讓掌管腸蠕動的副交感神經被抑制,導致胃腸不蠕動,就會出現消化不良、腹脹等情形,比如說將是考試考壞了,有些人會出現腹脹的情形 ; 而且好心情也可以養胃腸道的好菌,這是因為腸道會分泌較多的腸液,對腸胃菌的生長是有幫助的。
2.補充好菌
好的腸道菌可以製造B群、葉酸、短鏈脂肪酸,以上都是可以促進腸蠕動的營養素,所以好菌的補充需要注意的是要經過國家認可的健康食品認證之產品,才能確保這些好菌是經過研究證實有效的,因為不是所有的益生菌都是一樣的。
3.多吃蔬菜水果
富含膳食纖維,也能幫助養好菌,有研究顯示吃脂肪類的食物會養壞菌,就容易產生毒素,如胺、硫化氫,就會導致胃腸不適的症狀,如胃脹、腹痛等,更可怕的是經胃腸吸收後會引起心血管疾病、全身慢性發炎。
4.適當的運動
要活就要動,在活動的時候也會幫助增加胃腸蠕動,就不會讓身體所產的廢物、毒素在腸道停留太久,讓毒素經腸道被人體吸收而產生不良的影響。
文 / 彭幸茹 圖 / 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