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患者吃藥要注意什麼?長庚醫師陳錦宏一次解釋給你聽!

照片檔 ID:1126370712

嘉義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陳錦宏長期關注ADHD議題,也一直提醒ADHD的完整照顧需涵蓋「生物——心理——社會」3方面,如國際醫學指引均建議有些ADHD的孩子需要吃藥治療,以避開更嚴重的後續健康危險。

ADHD的藥物會有哪些副作用

陳錦宏說,藥物當然可能會有風險跟副作用,所以才需要專業醫師的協助,而且也不是給孩子吃藥之後,家長就什麼都不用管;但是用藥能夠降低的相關受傷風險,比吃藥的風險還要高,藥物能視情況停藥,但受傷卻可能回不來,所以還是把吃不吃藥的專業諮詢醫師,和醫師一起討論再決定。

最常見的ADHD藥物副作用是食慾下降、嘔吐,因為這是一個很明顯的副作用,吃藥的年紀又多半是青春期,中午吃不下,就會讓孩子覺得「很不開心」;另外,如果是年紀比較小的孩子,爸媽也會擔心沒食慾會沒營養,就在沒諮詢醫師的情況下自行停藥。

陳錦宏說,這可以視情況減藥或替換短效型藥物,讓吃飯的時候藥物已經代謝掉,不會有食慾下降的副作用,「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短效型的藥物一天要服用好幾次,孩子能不能記住自己還要吃藥?或是旁邊有人可以提醒?」但這還算是好解決的問題,只要能記得吃藥就好。

至於吃藥之後,會有睡不著的症狀,陳錦宏則說,「這樣的情況有,但是非常少見,除了藥物的副作用之外,其實還有可能是因為作息不正常。」像是平常應該早上7點吃的藥,12小時代謝完、晚上就可以睡得好,但放假睡到10、11點起床,12點才吃藥,當然晚上就睡不著。

這2種人服用ADHD藥物要特別注意

不過對於青光眼、先天性心臟病的患者,陳錦宏還是提醒,要特別注意服藥之後的身體狀況,最好可以跟眼科、心臟科的醫師共同進行服藥諮詢,「但是小朋友的先天性心臟病可能本來不知道,吃了藥之後心悸不舒服,就停藥,沒有進一步諮詢醫師,結果心臟病的問題反而沒處理。」

陳錦宏說,吃了藥之後有什麼症狀,不是自己停藥就沒事,一定要去諮詢開藥的醫師,如果發生副作用,像是心臟不舒服,就要帶去小兒心臟科檢查,不能自己覺得「一定是藥的副作用」,反而忽略身體本來可能有的疾病。

ADHD藥物的作用

ADHD的藥物並不是像一般人所想的是變笨、毒品,有2個ADHD孩子的陳小姐說,藥物事實上不會影響智商,而且2個孩子吃藥吃到一定時間,也都會知道「是該慢慢停藥的時候了」,藥物的劑量、使用種類都是可以調整的,重點還是要對藥物跟自己的身體有充分了解。

ADHD的藥物主要作用,是中樞神經活化劑,在醫師指定使用下不會造成成癮現象,目前常見的藥物有短效型的利他能、長效型的專思達及利長能,因為利他能的效期只有3、4個小時,所以血中的藥物濃度會比較不平穩,有些孩子會有情緒起伏比較大、副作用較大的問題,專思達、利長能則是以緩慢釋放為主。

另一種非中樞活化劑思銳,如果吃利他能等中樞神經活化劑的會有副作用,可以調整成這種藥,不過藥物的種類多元,作用方式也不同,還是要跟醫師討論。

藥物會讓血液中的BDNF(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增加,刺激大腦神經傳導、神經元生長分化;陳錦宏說,藥物使用1年評估一次,而且青春期有部分孩子會追上一般人的大腦,發育完全、確認發展正常,就可以考慮停藥。

根據美國、英國對於ADHD服藥的追蹤,發現嚴重副作用只有千分之一到萬分之一,但可以降低40、50%小孩因為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意外機率;而長大後併發憂鬱症躁鬱症、自殺的機率也降低了20%以上,犯罪、吸毒、酗酒的比例更是降低了30~50%以上。

出現藥物副作用怎麼辦?

陳錦宏說,有藥物的副作用,或是孩子不想吃藥,第一時間當然是諮詢開藥的醫師,「最了解整體情況的一定是孩子的主治醫師跟家長」,像是孩子覺得藥苦不想吃,那就加個布丁一起吃,覺得身體有不舒服,那就換藥、或是減低藥量、檢查,都有辦法可以解決。

「我認為,醫師的職責就是要聆聽『孩子的困難』,孩子是因為什麼不想吃藥、是心理排斥還是真的不舒服,要去了解真實的背後原因,幫忙想解決辦法,因為治療是一個長期的抗戰,到底要怎麼選擇治療方式,是家長、孩子、醫師三方要有共識的。」

但開藥是一門牽涉到孩子年紀、性別、身高體重、症狀程度、藥物劑量、藥物種類、服藥時間等專業知識的動作,家長並沒有這樣的專業,不能自己幫孩子決定要吃或不吃,或是無意間顯露出「吃藥就是有問題、就是不好」的這種態度。

陳小姐當初也不願意讓孩子吃藥,是她的女兒自己要求吃藥的,吃藥時,女兒告訴她,「我看起來很安靜,是因為我在思考,以前腦袋太混亂了都沒辦法思考」,她才發現過去自己認為藥物是毒品,反而錯過了小孩真正需要、想要的。

延伸閱讀

包容是對ADHD孩子的愛?長庚醫師陳錦宏:大人幻想出的美好

ADHD是一種生理疾病!長庚醫師陳錦宏:用愛是不能治療的

不專心就是ADHD嗎?看長庚醫師陳錦宏怎麼判斷!

ADHD的心路歷程:如果我可以早點接受治療,我也不那麼糟

ADHD過動兒族群中也有資優生,他們需要的只是開發學習潛能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