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影響到不少人的工作,導致生活壓力變得更大,聯欣診所副院長顏佐樺醫師分享:「壓力可能是引起癌症的危險因子,也會增加癌細胞生長轉移的風險。」偏偏壓力是很無形主觀的感受,民眾千萬別嚴重到發現癌症才警覺身體出問題了,早期在無法好好入眠、交感神經失調時就可能是壓力太大警訊!
壓力與癌症發生 可能互為影響因子
適度的壓力是能驅使人進步,但當過度壓力反而造成危害,有動物實驗證實,壓力荷爾蒙與乳癌確實有相對應的關聯。加上 2017 年加拿大一篇長期追蹤了 15-30 年的研究指出,工作壓力較大的男性較易罹患肺癌、大腸癌、胃癌。顏佐樺直言:「壓力甚至還會影響後期癌症治療、復原進展。」
顏佐樺分享近期在臨床上遇到的個案,一名 68 歲陳小姐為知名藝文產業創業家,生活規律、注重養生,除了周周安排重訓、瑜珈等運動課程,更是定期健檢,堪稱健康模範生。
去年開始,一手創立的事業面臨重大轉折、壓力極大,此次檢查後竟發現陳小姐已罹患早期乳癌,也讓患者不禁懷疑:「過去身為健康好寶寶怎會突然罹癌? 難道是前幾個月超高壓力的工作狀態導致罹患乳癌的關鍵原因。 」
顏佐樺醫師說:「雖然未有證據顯示壓力會直接引發癌症,但有多篇研究發現,壓力可能是引起癌症的危險因子,亦會增加癌細胞生長轉移的風險。」
用數據掌握壓力指數
偏偏壓力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情,不像血糖數值有一套診斷標準及治療指引,如何評估自己是否壓力過大?顏佐樺醫師補充:「或是可考慮從可分析荷爾蒙的老化程度,壓力及抗壓力荷爾蒙是否平衡,或透過自律神經檢測,瞭解自己目前交感和副交感神經是否已失衡。」
另外,生活中也建議多留意一些特定症狀,若近期睡眠容易提前醒來、生活中突然有莫名的緊繃和焦慮;或發現近期常聽到親友問自己:「你是不是最近壓力特別大?」此時就可能是壓力超過身體可負荷的警訊。
「靜心練習」培養對壓力的敏銳度
只是現代人生活與工作步調忙碌,常處於壓力大而不自知,建議在日常中可透過「靜心練習」加深自己對壓力的敏銳度。此外,利用短暫休息,來審視自己的狀態。例如在一周中,安排半天脫離原本的生活模式,像是按下暫停鍵,留意生活中沒發現到的事物,更有意識瞭解壓力來源。
找到根本壓力大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解決,避免在漫漫疫情不斷累積壓力,更不能因為以忙碌推託看醫生、檢查為藉口,多留意身體狀態才是長保健康的原則。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康復後「無敵星星」多久會失效?三大因素影響抗體維持長短
如何減少疫情下醫療排擠效應!醫師:對自身疾病要更了解
不是只有兒童康復後有MIS-C!成人解隔離也需注意 M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