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聽過有人可以在受傷、缺乏糧食飲水的情況下,困在雪地中十數天依然活下來,但也有人其實身上沒有外傷,卻在短時間內步向死亡,這種「精神死亡(psychogenic death)」,其實可能是大腦的認知功能出現差錯。
精神死亡是什麼?
2017年,台灣情侶梁聖岳、劉宸君受困尼泊爾山區47天,最後梁聖岳在已經沒有食物的情況下,靠著雪水活下來,大家都覺得是「奇蹟」。
這之所以會被視為奇蹟,有個重點是大家對於梁聖岳展現出來的求生意志非常驚訝,這似乎也說明了「生存欲望」才是能在絕境中活下來的因素。
這種放棄生存欲望的感覺,跟憂鬱症或自殺不同,憂鬱症是長期的生理、心理因素都出問題,自殺是主動採取結束生命的方式,但精神死亡是一種絕境之下被迫、而且是短時間內產生的大腦認知失調,導致無法控制行為、包含生存。
根據英國樸茨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ortsmouth)體育與運動科學系高級研究員John Leach表示,當一個人出現「放棄」狀態的時候,會經歷以下5個階段,可能在幾天內就走完:
1.社會退縮(Social withdrawal):慢慢失去情感,做什麼事情都沒有動力,變得只在意自己,對外界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
2.冷漠(Apathy):不只對他人沒有情感表現,連對自己都滿不在乎,常常陷入一個人的憂鬱中,而且不在意自己的穿著打扮。
3.喪失意志(Aboulia):開始不說話、不洗澡甚至不吃飯,變得很遲鈍,好像沒有在聽、對外界也沒什麼反應,大腦像是糨糊一樣,Leach博士說,這時大腦已經進入待機狀態,失去任何有目標性的行為。
4.精神失能(Psychic akinesia):完全感覺不到痛苦,Leach博士說,有一名在這個狀態的年輕女生躺在沙灘上,曬到2度燙傷但她卻完全沒有感覺到。
5.精神死亡(Psychogenic death):已經完全放棄了生存的希望,是生理、心理上的死亡,Leach博士說,在這個階段,他們躺在自己的排泄物裡也一動不動,就算警告、暴力、請求,都沒辦法喚回他們生存的欲望。但有些人會出現類似「迴光返照」的效果,開始做一些具有目標性的事情,但只是在絕望前,用完最後一根稻草而已。
為什麼會出現精神死亡?
在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中,會出現逃避、情緒癱瘓,甚至解離、性格大變的現象,這其實跟大腦的認知功能受損有關;雖然精神死亡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不完全相同,但其中的創傷過程卻有點類似。
發生災難或危險的當下,會先有「呆滯」的反應,之後進入「逃避」跟「否認」,大腦這時的持續專注力、選擇性專注力、視覺聽覺的轉換功能會下降,導致無法有具體的作為產生,這跟掌管危險反應、情緒記憶的杏仁核有關。
當超乎預期的災難發生,杏仁核無法判別應該有什麼反應,就會先呈現呆滯,而大腦的記憶、處理能力都會當機;如果掌管理智、邏輯的前額葉中的前扣帶迴(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在此時受損,就無法回到能控制自己、朝向目標的狀態。
Leach博士也表示,雖然大型災難比較容易有這樣的狀態,但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有人感覺不到自己能夠「活下去」,他也可能在短時間內因為失去生存欲望而死亡;但在邁向死亡的過程中,如果有外力可以刺激他們的大腦,讓他們進行高體力活動,可以促進腎上腺素分泌,慢慢感到自己還是有控制生活的能力,也許可以回到正常的生活。
延伸閱讀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