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藥為什麼都要強調不含阿斯匹靈?

照片檔 ID:903670048

根據食藥署統計,台灣人一年要吃掉9億顆止痛藥,常見的普拿疼、感冒糖漿,不只在感冒時被使用,在頭痛、生理痛、肌肉痠痛的時候,都少不了止痛藥在身邊。但許多止痛藥都強調「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好像傷胃是不應該存在的問題,但其實傷胃是消炎的副作用,所以不傷胃反而只有止痛,而沒有治療的效果。

止痛藥為什麼會傷胃?

止痛藥簡單可以分成3類,一類是嗎啡、鴉片等管制用藥,主要用在大面積燒燙傷等病患的止痛中,另外2種都是可以在藥局買到的藥物,一類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一類是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

一般所說會傷胃的止痛藥,其實就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常見的這類藥物有阿斯匹靈、益普芬、普安痛、能百鎮等;這類藥物其實主要的作用是消炎,不是止痛,作用的機制是抑制體內酵素COX(環氧合酶)的產生,但同時破壞了COX製造血小板的作用,所以會造成胃黏膜破損、甚至出血。

所以並不是只有阿斯匹靈會造成傷胃的副作用,而是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都會有傷胃的副作用,所以醫師通常會開胃藥一併服用。但對於真正胃敏感、容易潰瘍的人來說,胃藥必須2小時服用一次,不然預防效果不大,輕微胃痛的人,則可以透過多喝開水加速藥物通過。

只是阿斯匹靈運用範圍廣,除了止痛之外,主要是當成抗凝血劑來使用,有許多上了年紀、有高血壓,為了不讓自己心肌梗塞,每天含一片阿斯匹靈,再配一片胃藥,但阿斯匹靈不只會造成胃部出血,因為抗凝血的作用,過量使用可能造成身體多處出血,或是藥物中毒形成水腫

為什麼常見的止痛藥要強調「不含阿斯匹靈」

基本上NSAID的藥物,都有一定的胃潰瘍風險,尤其是阿斯匹靈,風險達到2%左右,甚至會有出血情形,就算沒有出血,胃痛也讓人難以忍受,所以如普拿疼等止痛藥就特別強調自己不含阿斯匹靈、可以避開大多數人曾產生的副作用記憶,讓藥品看起來「比較好」。

但其實普拿疼、感冒糖漿、止咳糖漿等含有乙醯胺酚的藥物,只有止痛的作用,並沒有消炎治療的效果,而且作用迅速,30~90分鐘就會讓血液濃度飆高,讓人誤以為「很有效」,一不小心可能一天吃超過7.5~12公克,導致急性肝中毒。

而且原本有喝酒的人,乙醯胺酚的代謝毒物容易囤積在肝臟內,更容易造成中毒,很可能演變成致死率達到80%的猛爆性肝炎;而且一開始的症狀是頭暈、疲倦、噁心想吐,如果原本是頭痛才服用乙醯胺酚的人,可能誤以為症狀發作,又繼續吃藥,反而加速中毒過程、陷入昏迷。

止痛藥應該怎麼吃

痛覺是身體告訴我們的警訊,不管是長期性的痛、還是暫時性的痛,都應該警覺,不是吃止痛藥讓「症狀沒有」就是好了。

而有90%的藥物是經由肝臟或腎臟代謝,所以止痛藥吃多了,不但降低自己身體的敏感度,也讓肝臟、腎臟增加負擔,更不用說把不同種的止痛藥一次吞下去,身體一定負荷不來;如果真的不舒服到有必要吃止痛藥,還是先去看醫師檢查身體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比較是治本的方式。

醫學小百科: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會傷胃的機制

COX(環氧合酶)是存在人體細胞中的一種酵素,主要是COX-1的形式存在,可以促使體內產生前列腺素(PG),維持身體的各種正常功能。COX還有一種形式是COX-2,數量比較少,而且會誘發發炎反應,所以這類的止痛藥就是透過抑制COX來減緩發炎。

COX-1會維持腸胃道黏膜的完整,並促進血小板活化、聚集,而COX-2則會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所以在正常情況下,血液是不會凝結或是出血的。

但以往的NSAID類止痛藥是同時抑制COX-1跟COX-2,等於增加身體、尤其是胃部出血的風險,第二代的NSAID止痛藥試圖只抑制COX-2,卻沒想到因為COX-1的凝血作用,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不適合臨床使用。

延伸閱讀

人家說吃藥傷肝,那同時吃「保肝」食品可以嗎?

台灣人每年服用9億顆止痛藥!揭開藥物傷腎的真相!

最常見的藥 止痛藥的好與壞

你有頭痛、牙痛、經痛嗎?當心止痛藥吃到過量變頭痛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