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政治學系教授、中研院士朱雲漢因直腸癌於 5 日離世,享壽 67 歲,台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也於臉書感念表示,清晨收到朱雲漢過世的消息時相當震驚,並表示「朱雲漢已然是一顆耀眼的學術明星,是那夜裡綻放的亮燦花朵。」
朱雲漢為中研院政治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以及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他三度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如今因直腸癌過世令各界不捨。
大腸直腸癌在美國為第三大癌,大腸直腸癌腫瘤形成的模式,從正常黏膜經腺瘤階段進行至癌症,是由一連串基因的改變積聚而成,研究顯示,從正常大腸直腸黏膜變成大腸直腸腺性瘜肉平均所需時間約十年,而從腺性瘜肉成為大腸直腸癌則約需五年時間。
家族性腺瘤息肉建議做早期監測
有90%以上的大腸直腸癌患者為五十歲以上,大腸直腸癌的罹病因子包括愛吃肉、運動量不足、腸息肉患者、潰瘍性結腸炎和有家族史者。
三軍總醫院資訊指出,國外文獻報告指出有大腸直腸癌家族史的家屬,罹患大腸直腸癌比率比一般大眾高;而家族性大腸瘜肉症為一種顯性遺傳疾病,家族性腺瘤息肉從青春期就會開始發生,建議使用內視鏡做早期監測。不過近年大腸直腸癌有年輕化趨勢,義大利研究發現,年輕病患診斷直腸癌時,將近 7 成是已經是第三期或第四期。
目前大腸直腸癌的診斷方式包括大便潛血反應測試、肛門指診、乙狀結腸鏡、鋇劑灌腸攝影以及大腸鏡,大腸鏡經常被運用在鋇劑灌腸檢查有不正常之再確認,若瘜肉確定是良性可同時切除;如無法切除必須切片檢查,且再確認其他結腸處無同時發生之腫瘤病變。
要預防大腸直腸癌,台灣癌症基金會建議外食族應盡量選擇以清蒸、清燙或是醬料減半的低脂、低熱量的飲食方式,並避免攝食過多紅肉,尤其要多選擇全穀類食物、餐餐要有蔬菜類,兩餐間可以水果當點心。
此外,研究顯示經常運動可以減少15%~25%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運動還可促進大腸蠕動、幫助排便,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把代謝廢物有效的排出,降低癌症發生機率,建議每天至少活動 30 分鐘以上。
文/李祉函 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得了直腸癌能保留肛門嗎?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評比 3 種手術優缺點!
大腸直腸癌發生率第一名!除了大腸鏡之外還有什麼預防檢查?
愛吃蔬果仍罹患大腸直腸癌!營養師曝常吃生菜恐為元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