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心理話》身體畸形恐懼症:我想要整形成自拍照中的自己

iStock-1037287956

「讓自己變美」是許多人心中的願望,但什麼樣的容貌才是「美」,已經從過去的自己主觀認定,演變成「只要跟濾鏡自拍照中的自己一樣」;這表示過去精神學會中的疾病名稱「身體畸形恐懼症」,或許要改名叫做「修圖軟體帶來的身體畸形恐懼症」。

身體畸形恐懼症是什麼?

身體畸形恐懼症(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BDD)是表示患者對於自己的身體,有著強烈的「我很醜」想法,可能會覺得自己鼻子不夠挺、手腳不夠纖細,總之只要是對身體的不滿強烈到認為「這是一種缺陷」,甚至為了這個不敢出門、想要自殺,就可能有BDD的問題。

這些患者可能會出現一些強迫行為,像不斷照鏡子、化妝品塗了一層又一層,而根據統計,皮膚的問題是這些患者最關心的問題;如果他覺得自己不夠白、皮膚有太多瑕疵,或是不夠平滑,就可能用強烈的方式打扮自己,甚至敵視那些比他白的人,做出攻擊行為或是自殘。

像是2016年,英國一名患有身體畸形恐懼症的20歲少女Alanah Bagwell上了BBC節目,因為她必須「每天自拍200張」、調到自己最喜歡的角度才願意停下來;但因為對自己的身體實在太厭惡了,自拍也沒辦法消除這樣的感覺,所以她依然不斷嘗試自殺,即便媽媽把藥櫃上了鎖,她也不斷使用暴力將它打開、以便吞下大量止痛藥。

不過這些患者不一定只有皮膚的問題,可能還會對頭髮、鼻子、身體其他部位感到不滿,而且會隨著他們接觸到的人事物不同而有所改變。

真的有「修圖軟體帶來的身體畸形恐懼症」嗎?

美國顏面整形重建外科醫學會(AAFPRS)、也是全球最大的顏面整形外科醫師協會統計,發現在2017年要求整形的患者,有55%都是希望「自己自拍變好看」,因為他們要上傳到社群軟體上。協會認為,社群軟體的文化效應,已經改變了過去要求整形的思維。

在今年8月,《JAMA》上也刊登了一篇關於「自拍」的文章,提到現在的修圖軟體可以在一瞬間就為自己增加容貌的亮點,甚至有人整形是為了希望自己可以跟自拍照「看起來一樣」,沒有瑕疵,而且比起整成其他人的樣子,這個顯然更自然。而這種「既現實又理想」的狀態,讓他們越來越相信圖片中的那個人才是真正的自己、恢復真正的樣子是理所當然的。

英國整形外科醫生Tijion Esho把這個現象稱為「Snapchat身體畸形恐懼症(Snapchat dysmorphia)」。Snapchat是一款史丹佛大學學生開發的圖片分享軟體,可以在上面輕鬆的修圖、上傳圖片;他認為這是這些軟體太方便,就像將社群軟體當成社交主要場所一樣,修圖軟體也模糊了真實跟非真實的界限,讓人沈浸在「幻想」中不願意出來。

《JAMA》上的這篇《Selfies—Living in the Era of Filtered Photographs》文章也提到,當上傳照片,按讚、留言就會不斷湧上來,我們不停的觀看自己的照片、觀看別人的評價,漸漸就會認為那是真實的自己,而對照片做「完美的修正」,然後再讓自己靠近這樣的完美。

如果遇到認為自己永遠都不完美的人怎麼辦?

這類的人會要求要整形成照片中的樣子,但是整形完之後並不會感到滿意,而是會看到更多的缺點,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整形;而且可能今天想要縮小嘴巴,隔幾天認為大嘴巴比較好看,又來做擴大嘴巴的手術。

如果遇到這樣的人,因為他們對於自己精神疾病的病識感很低,最好可以請整形外科的醫師協助,讓精神科醫師來會診,否則患者基本上不願意到精神科就診。患者通常使用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會有療效,經過一段時間的藥物、心理治療,漸漸可以分辨現實跟照片的差別,慢慢回歸到正常生活。

期刊小檔案

《JAMA》是一份美國出版的經由同行評審的醫學期刊。該期刊由美國醫學會以每周一期出版。 起初於1883年創刊,自此之後即不中斷的持續發行,而本期刊發行的內容為:原創性的研究文章、社論、臨床綜述及病例報導等。

延伸閱讀

你身旁的「他/她」是個自戀狂嗎?

自戀是一種病!9項症狀裡面你中了幾項?

《週末心理話》心情不好不是抗壓力低,是壓抑到忘記「清醒」

《週末心理話》內向者喜歡獨處?享受孤獨得「性情自治」程度高!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