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古文明中,太陽是文化的焦點,因為它帶來了光明和生命。然而,現代醫學的前身,就是用光來治療疾病,尤其是1903年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Niels Ryberg Finsen率先使用光療法治療,攻擊面部和頸部皮膚的結核病。
皮膚結核是什麼?
皮膚結核常見於暴露部位,以手背,手指背部最多見,其次為足,臀,小腿等處,損害多為單個,少數可有2~3個。並通常有堅硬的紫紅色丘疹,初起會有圓形或橢圓形黃豆大小的紫紅色丘疹,質硬。而後丘疹逐漸擴大,以後表面粗糙角化,呈乳頭狀突起,被有灰白鱗屑,境界明顯,周圍有暗紅色浸潤,融合成斑塊,基底明顯浸潤,中央層角化增厚,表面粗糙不平,緩慢發展呈疣狀或乳頭狀隆起,表面覆以灰白色粘著性鱗痂,損害處有多數小膿瘍(粟粒膿瘍),加壓時可見少許膿液從乳頭溝縫溢出。在1903年以前,醫師面對皮膚結核患者始終束手無策。
光療法的開端
諾貝爾獎得主Finsen醫師,患有先天性罕見疾病。他出生在北緯61度,靠近北極圈的丹麥法羅群島(Faroe island),那裡每天的日照平均不到3小時,是世界上雲霧最多的地方。體弱多病的Finsen相信太陽光可以改善自己的健康狀況,當夏日來臨,沐浴在明媚陽光下的群島處處充滿生機,也正是對陽光的熱愛,引領他開始了光療相關的醫學研究。
集中紫外線光束治療狼瘡患者
Finsen讓皮膚結核患者每天接受1~2小時的紫外線光療,光療集中在1~3釐米直徑的圓形範圍內,待該患部出現好轉後再將治療區域轉到其他患部如此逐點治療。Finsen一共治療了59名患者,其中58名患者臨床症狀都出現明顯緩解:23名患者痊愈,30名患者還在療程中,剩餘6名因為非醫療因素提前放棄接受治療。Finsen也指出這個治療方案最大的缺點是十分耗時,有時候需要花3-4個月時間才能見到療效,但Finsen相信未來改良紫外線裝置後,可以縮短療程。
「紫外線可以殺菌」是我們現在認為是再普通不過的常識,但在一百多年前,在Finsen完成他的「Finsen light裝置」之前,Finsen的重要發明、發現,不僅為皮膚結核和其他皮膚病患者帶來希望,同時也撬開了醫學界光療這扇重要學科的大門。
現在光療的用途
光療法可以用作緩解疼痛的非侵入性治療,其可以是家用裝置的形式,或者在醫療機構中提供。它可以用於治療關節炎,運動損傷,頸部和背部疼痛等。該療法深入滲透到組織中 – 刺激血液循環,減少炎症並緩解肌肉痙攣。
光療還可以幫助治療季節性情感障礙(SAD),一種通常在秋季和冬季發生的抑鬱症。在較短的日子和減少的陽光照射下,SAD可以帶來遲鈍的感覺並妨礙日常活動。一種模仿自然室外光線的光療盒被認為通過影響與情緒和睡眠相關的大腦化學物質來緩解SAD的症狀。
延伸閱讀
基因定序引發第三次藥物革命 諾貝爾獎得主:這場持久戰會讓藥價更高!
文/黃聖筑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