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療法獲2018諾貝爾醫學獎 免疫治癌的下一步是什麼?

圖說/美國免疫學家艾利森發現CTLA-4的免疫檢查點作用,獲得2018年的諾貝爾醫學獎。

在上週的《週末醫學故事》中,我們談到了免疫療法的百年發展,10月1日公佈的諾貝爾醫學獎,也很巧的頒給了分別發現CTLA-4跟PD-1的美國免疫學家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及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而台灣近期也才通過增訂「免疫細胞療法」的管理辦法,激發人體自身的免疫力,是近期的未來方向。

免疫治療是當紅正寵

現年70歲的艾利森跟76歲的本庶佑,在2014年時也獲得首屆的唐獎生技醫學獎,時隔4年又獲得諾貝爾獎醫學獎的殊榮,對照現在蓬勃發展的免疫療法、免疫細胞療法,也顯示出國際醫學界目前重視的,就是「免疫」這塊。

當1901年的放療、還有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化療紛紛出現,更早就有醫師提出的免疫療法,一直到2位科學家在1990年代證實,才被廣泛研究,直到現在逐漸成熟為免疫檢查點療法;平均有30~50%的反應率,也讓放、化療效果都不好的患者,有了一個新選擇。

CTLA-4跟PD-1是怎麼作用的?

這2種都是屬於作用在免疫T細胞上的「剎車」蛋白,避免免疫作用過度反應,是身體自然平衡的系統。但這也讓T細胞變成「要求很專一」的免疫細胞,如果要攻擊癌細胞,必須跟這些入侵物的表面蛋白產生反應,才會開始反應。

圖說/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發現PD-1的免疫檢查點作用,跟艾利森同獲得2018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圖片翻攝唐獎官網)

但如果身體的氧化還原反應不正常,像是有發炎、有外來病毒或癌細胞產生、中毒、壓力等,讓身體氧化壓力過高,T細胞就會呈現衰竭樣貌;當T細胞活性不強,要跟癌細胞蛋白結合就比較困難,而當癌細胞發展到一定程度,甚至會放出「我是自己人」的蛋白訊號,騙過T細胞,讓腫瘤無法被T細胞清除。

在1996年,艾利森發現,只要阻斷T細胞上的煞車CTLA-4,就等於是鬆綁了T細胞,催化免疫反應;而在更早的1992年,本庶佑也發現了作用類似的PD-1,而癌細胞特別會表現出PD-1的反應,所以阻斷PD-1就等於是阻斷癌細胞的「騙術」,這2個也就被稱作「免疫檢查點」。

免疫檢查點真的好用嗎?

雖然T細胞上的免疫檢查點不只這2個,但這2個可以說是開了先河,又以PD-1的運用範圍最廣泛、最多人討論。目前台灣將PD-1的免疫檢查運用在肺癌淋巴癌、泌尿道癌;而健保是給付黑色素瘤患者使用對黑色素瘤效果特別好的CTLA-4。

高雄長庚肺癌團隊召集人、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王金洲也提到,「生物標記的方式雖然有很多種,但現在使用PD-1是最好的,因為它最便宜、最方便、最簡單,生物檢測幾乎每家醫院都能做,而且技術最成熟,我想它是目前唯一一個能在台灣廣泛使用的。」

以肺癌來說,PD-1的檢查點可以有20~50%的反應率,而黑色素瘤使用CTLA-4的反應率甚至可以達到80%,提高至少11個月的存活率;而且做完的副作用也不像純用放、化療治療的患者這麼多,還有力氣可以回歸正常生活,也還給了患者一個有價值跟尊嚴的生活。

免疫療法的未來性

不過免疫檢查點療法就像其他療法一樣,並不一定要單一使用,可能還是會接受手術、放療跟化療,而配合其他療法,病患的存活率也會提升。

但活化免疫反應,也可能造成自體免疫的失調,引起器官發炎、甚至致命等問題,只能說「人體的免疫機制十分複雜」,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病患也同時是血液腫瘤科、風濕免疫科、內分泌科等科別的病人,不能像以前一樣單一看待。

現在台灣技術較成熟的,還是將免疫檢查點運用在肺癌,未來會希望可以運用在腎臟癌頭頸癌乳癌,甚至胃腸道癌症上;而正在發展的免疫細胞療法,則是將自己的免疫細胞取出,在實驗室裡「教導」免疫細胞記住癌細胞的模樣,再放回身體內執行免疫反應。

而台灣在PD-1等免疫檢查點的成熟技術之下,也已經修正《特管辦法》,能申請用免疫細胞療法來治療癌症,對於非實體癌的血癌、多發性骨髓瘤等癌症來說,或許又站在當初2位諾貝爾獎得主發現免疫檢查點的轉捩點上,能成為下一步癌症患者的新希望。

延伸閱讀

週末醫學故事:免疫療法的背後,是百年醫學奮鬥史

提升癌症患者存活率的新免疫療法PD-1有副作用嗎?

精準醫療:免疫醫療應用治療實體癌的4大趨勢

PD-1/PDL-1 到底是什麼?3分鐘讓你看懂免疫療法的原理!

細胞治療特管辦法9月實行 石崇良:不只癌末 還有多項重症獲生機!

科學研究:癌細胞躲過免疫細胞的方法,原來是靠這個…

免疫細胞療法真的很神!罹患2種癌症都可控制住

免疫細胞療法啟動 癌友:政府別再寫「等到命都沒了」的法律

最新研究:B型肝炎的病毒是「免疫細胞」在幫忙擴散!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