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7月25日晚上11點多,伴隨著一陣嬰兒的哭聲,全世界第一個試管嬰兒露薏絲·布朗(Louise Brown)誕生了!轉眼今年露薏絲已進入不惑之年,從她開始的「體外受精技術」,也已經有40年之久。
據國際輔助生育技術監控委員會估計,自1978年以來,借助體外受精及其他生育治療技術誕生的嬰兒超過了800萬,體外受精改變了無數家庭的命運,但也伴隨了無盡的爭議。
而這一切爭議,以及這800萬個孩子的誕生,都離不開一名叫羅伯特·愛德華茲(Robert Edwards)的科學家。
1951年,愛德華茲進入愛丁堡大學,他在這裡遇見了妻子露絲·福勒(Ruth Fowler),一起探索出增加小鼠排卵數量的方法,打破了人們一直以為的超數排卵是不可能的觀念。
愛德華茲還與美國研究人員合作,採用人類絨毛膜性腺激素(HCG)處理成年雌鼠,詳細描述了卵細胞成熟及排卵的具體時間;在精子研究方面,愛德華茲同阿根廷研究人員合作,瞭解精子的動力來源,和精子在胚胎早期發育中的作用。他們還檢測了X-射線、紫外線、化學誘變劑等環境因素對精子受精能力的影響。
卵細胞可以在體外成熟
1963年,38歲的愛德華茲來到了劍橋大學,他開始關注卵細胞體外成熟的研究。在研究了小鼠、豬、牛、羊、獼猴甚至是人的卵細胞之後,他發現所有物種的卵細胞都可以在體外成熟,體型大的物種卵細胞成熟時間要更長一些。
此外,愛德華茲還成功地鑑別了囊胚期的兔胚胎性別,並透過手術,將性別已知的胚胎移植到了雌兔體內,人體體外受精技術幾乎已經準備就緒了。
但是,愛德華茲遇到了兩大難題-畢竟他不是一名醫生,如何持續研究接觸人類卵巢、卵細胞是一個問題;另一個是怎麼讓精子「獲能」(精子離開精液在女性體內經歷一系列變化,從而獲得真正的受精能力的過程)。
婦產醫生加入研究
要解決這兩大難題,就要提到知名英國婦產科醫生派屈克·斯特普托(Patrick Steptoe)。20世紀50年代後期,他去法國學習了腹腔鏡技術,他把腹腔鏡用到了婦科檢查和女性絕育手術中,然而,絕大多數英國婦科醫生對腹腔鏡持懷疑態度,還有人直接反對採用腹腔鏡。
不過,當愛德華茲讀到斯特普託的論文時,他簡直是喜出望外-因為利用腹腔鏡從輸卵管中沖洗出少量的分泌物,讓精子與這些分泌物接觸就可以讓精子獲能了。
1969年,他們在《Nature》上發表的文章立即引起了轟動-他們首次證明了人的卵細胞是可以在體外完成受精的!這個成果引起了巨大的關注,媒體紛紛以人類的定時炸彈、試管嬰兒工廠、身體外的生命等等的新聞標題鋪天蓋地,連大主教也開始譴責兩人的研究是「道德錯誤」!
世紀寶貝改變研究困境
愛德華茲和斯特普托二人開始四處碰壁,找不到研究經費,研究陷入困境。但是,一對夫妻的到來改變了這個狀況。1976年,布朗的夫婦來到了皇家奧爾德姆醫院(The Royal Oldham Hospital ),他們為了要一個寶寶,決定試一試被媒體大肆宣傳的體外受精技術。
經過腹腔鏡取卵、體外受精和胚胎移植後,一個新生命在布朗太太體內慢慢生長起來!媒體在得知布朗太太懷孕的消息之後,開始鋪天蓋地的報導,包括採用遠距離攝影機日夜守在醫院周圍,嚴密監視著醫院的一舉一動,甚至還有人拿錢從醫院工作人員那裡買消息。
終於,在1978年7月25日深夜,經過剖腹產,露薏絲出生了,體重2.7kg,身體健康,儘管也有媒體在討論道德和倫理問題,但大部分的報導是在讚頌露薏絲·布朗是「世紀寶貝」,讚揚愛德華茲和斯特普托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但是,天主教還是持反對的態度,即便教皇認為不能譴責這個孩子,但他仍然不同意布朗夫婦的做法。
體外受精40年 伴隨著爭議走下去
一直到今天,體外受精技術走過40年,不再像當初那樣複雜而又充滿不確定性。
2010年,85歲的羅伯特·愛德華茲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如果於1988年過世的斯特普托能多活十幾年的話,大概也能跟愛德華茲一起拿諾貝爾獎。在首個試管嬰兒誕生30多年之後,才把諾獎頒給了愛德華茲,主要的原因還是體外受精技術的倫理道德爭議。
當年,斯特普托是在自然的排卵週期中,靠著不斷地監測某些臨床指標才獲得了卵細胞,現在的醫學則可以透過一系列的荷爾蒙刺激母體,獲取卵細胞更加容易。
胚胎的凍存也被用到了臨床上;胞漿精子注射(ICSI)的應用,則為那些精子數量少,或精子品質差的不孕男性,提供了當爸爸的機會。
當然,體外受精所引發的倫理爭議,從誕生之日起就從未停止過,怎樣平衡技術帶來的便利和引發的恐慌,這始終是人類需要思考的問題。
延伸閱讀:
週末醫學故事:是毒是藥還是化妝品?毒死拿破崙的它,現在是血癌的救命藥!
週末醫學故事:哥倫布打頭陣 莫泊桑、梵谷都中標 美洲來的梅毒害慘了一票名人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