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不好易致慢性病!這些有害因子恐破壞「腸黏膜」

「腸胃道」是人體消化系統中吸收重要的角色,腸胃健康的狀態下,腸道黏膜可以有效率地吸收食物中的營養素,整合家庭醫學科蘇聖傑醫師表示:「當腸黏膜受傷,不只大大影響體內營養吸收效率,屏障功能也會大打折扣,更可能導致身體慢性發炎,進一步導致其他病症。」

該如何察覺腸粘膜受損!小症狀不能輕忽

人體的消化系統分為上下消化道,食物進入體內後會先經過由食道、胃、十二指腸組成的上消化道,在經過充分的絞碎並與胰臟酵素混合後,來到下消化道,被小腸和大腸有效率的吸收,是腸道吸收營養的要角。

只是腸粘膜確實有可能因有害物質受傷,一旦腸粘膜受損可能出現各式各樣的症狀,蘇聖傑舉例:「小腸黏膜受損會導致體重下降,大腸黏膜受損會出現脹氣、排便變化等症狀。

最怕未消化完的大分子食物、細菌、毒性物質從腸壁細胞之間的縫隙闖入體內、滲透到血管中,便會形成「腸漏症」,不只可能造成慢性發炎,使過濾血液的肝臟機能出現變化,更可能影響心血管健康,導致嚴重的心血管病症。

到底該怎麼維持腸粘膜的健康,得盡量避免環境中的有害因子,例如環境毒素、塑化劑、防腐劑、色素或動物肉施打的促進生長荷爾蒙、酒精、壓力等因子,上述造成腸黏膜被破壞,甚至導致它的更新能力出問題,進一步形成各種腸胃道問題。

腸漏症會導致身體慢性發炎!腸道功能檢查分兩類

一般人往往是因為腸胃道出現症狀,才會透過檢查察覺黏膜問題,但蘇聖傑提醒:「別忘了腸漏症會導致身體慢性發炎,進一步導致其他病症。因此看似與腸胃道無關的慢性病,如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等,也有可能與腸道黏膜受損有關。」

許多看似與腸道無關的症狀也可能與腸黏膜受損有關

該怎麼知道自己腸道是否健康?蘇聖傑認為:「大腸鏡與功能醫學檢測都很重要,因為大腸鏡是巨觀檢查腸道結構,而功能醫學的檢測,則是從功能面判斷腸道健康與否。因此就算大腸鏡檢查無異狀,也應注意腸道功能是否正常。」

腸道功能的檢測大致可分為二面向:

一、透過代謝物找答案

釐清是上消化道出問題,還是腸道有狀況:可藉由檢驗分析食物有沒有被正常流程拆解,如糞便內是否有紅肉纖維等物質,以此推測腸道功能。

檢查腸黏膜功能是否正常:腸黏膜受損會釋放如鈣衛蛋白等物質,因此透過檢測瞭解糞便中的物質比例,可得知腸黏膜通透性與消化吸收力,進一步評估完整腸道代謝功能。

二、確認腸道菌叢是否平衡

腸道出狀況,有可能是黏膜受損,也有可能是腸道菌不平衡。當腸道內菌種出現微生態失調時,除了會消化不良、吸收力下降,也容易引發許多代謝性及發炎疾病。透過檢測可分析腸道菌叢分布,若發現有失衡的情況,則可進一步藉由保健食品補充菌種。

拉肚子是腸道警訊!應找出原因維持機能穩定

蘇聖傑先前收治一名個案,45 歲的翁女士脹氣、胃食道逆流、拉肚子等症狀,同時又爆瘦十公斤,經過檢查才發現是腸黏膜受損,讓能吸收養分的表面積銳減,導致身體吸收營養能力大打折,後續開始進行無麩飲食,同步攝取修復腸道黏膜的營養品,如益生質、益生菌,2-3 個月後症狀慢慢改善。

修復腸道黏膜很重要,當腸道不再發生「腸漏」的問題,才能抵禦有害物質的侵襲,有效吸收營養素。

諮詢專家: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青診所副院長蘇聖傑醫師

文、圖/王芊淩

延伸閱讀
「臭屁」是身體警訊!日醫:用發酵食物清除「腸內垃圾」
過敏、慢性疲勞、發炎可能是腸漏症引起!遵守4大原則修復免疫系統
麵包要少吃? 美醫:無麩質飲食,讓大腦遠離發炎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