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男性如廁,都曾有過排尿不適經驗。醫師提醒當出現尿意來襲很難排出、尿液的流動變慢,或排不乾淨,甚至排尿時有灼熱、疼痛等類似「攝護腺肥大」症狀都當就醫。因為這些症狀與「泌尿道結石」相似,建議尋求醫師診治,以免導致腎功能受損。
阿宏(化名)是位一名 55歲男性,最近感覺排尿不適。每當尿意來襲卻總是很難排出,尿液的流動變得很慢,總有排不乾淨的困擾。另外,在排尿過程中會感到灼熱、疼痛,上網查了症狀自行判斷為攝護腺肥大而沒有就醫。直到症狀越來越嚴重才到泌尿科求診,被醫師診斷為「泌尿道結石」,若再不處理,很可能就會損害腎功能。
好發於男性 尤以「輸尿管結石」佔最高比例
國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樹衛表示,在臨床診斷中,輸尿管結石佔據了泌尿道結石中最常見的案例,且好發於中年男性。在密尿道結石當中,輸尿管因為較為狹窄,結石不斷滾動、摩擦會造成較多不適症狀,就醫人數也最多。另外,蔡樹衛提醒,綜觀泌尿道結石症狀,通常會有尿頻、尿急、小便疼痛、血尿等,而且常伴隨發炎症狀,這時若患者同時有糖尿病等免疫系統低下疾病,即使是輕微尿路感染,也容易造成敗血症死亡。
蔡樹衛補充,「輸尿管結石」症狀類似「攝護腺肥大」,容易搞混。同樣都是尿不乾淨的感覺,到底該如何分辨?蔡樹衛說,若是結石造成的,在小便過程中,流速量大小會特別明顯,原本量大,但石頭一卡住,瞬間就沒了;攝護腺肥大的流速是本來就不會很快,隨著時間流逝,狀況會更明顯。
多能與之和平共處 但嚴重恐致腎衰竭
整個泌尿系統,包括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蔡樹衛說明,結石多在腎臟形成,會在泌尿系統內移動,從腎臟進入輸尿管,經過膀胱、尿道。值得注意的是,因為輸尿管只有 0.5 公分,許多結石會卡在這裡,造成患者排尿困難就醫。
結石大小從細如沙( 1 公分以下)到幾公分都有,蔡樹衛指出,在一般情況下,若結石沒有堵住通道,對身體影響極小,大部分的人甚至能與之和平共處。但如果結石越長越大,恐怕會導致部分組織發炎(如泌尿道感染),結石引起尿液流動問題,高壓力損害腎功能,在無法有效過濾血液,導致體內廢物和多餘物質積聚之下,造成腎衰竭。
3 大高危險族群 靠「飲食、喝水、運動」保健
泌尿道之所有有結石,通常是因為飲食習慣、遺傳因素而導致。蔡樹衛說,最常見的就是「草酸鈣結石」,草酸鈣為一種存在於飲食中的物質,由腎臟過濾後經尿液排出,不過當草酸鈣濃度過高就會滯留,形成結石。蔡樹衛特別指出,以下這些人是容易自成泌尿道結石的高危險族群:
- 男性:男性的尿道比女性長,且尿道的彎曲角度較小,這使得結石更容易卡住其中,因此患有泌尿結石的男性比例稍高於女性,兩者比差不多為5: 4。
- 慢性疾病患者:有肥胖、糖尿病等都屬於泌尿道結石高危險群,因為通常患有此類疾病患者都有代謝異常情況,而尿液組成也會連帶改變,包括尿酸、鈣、草酸鈣等。尤其是慢性腎臟病患者,當腎功能受損時,尿液中廢物和礦物質排泄會減少,使溶解質更容易結晶。
- 戶外工作者:從事大量勞動、時常在戶外者也佔泌尿道結石較多比例,因為汗流得多、水分補充的少,尿液濃縮所導致。
日常生活該怎麼預防泌尿道結石形成?蔡樹衛表示,喝水尤其重要,每天補充 2,000 c.c 以上的水分能夠稀釋尿液,同時控制飲食,減少草酸鈣攝入,例如菠菜、甜菜、巧克力等;限制動物蛋白質量,選擇低脂蛋白質,如魚類和豆類,都能有效降低結石風險。另外適當運動也能幫助泌尿道蠕動,減少尿液結晶沈澱,促進結石排泄。蔡樹衛特別提醒,有慢性病的病患,因為屬高危險群,抵抗力以相對常人較差,記得配合醫囑吃藥,及早預防結石,避免相互影響。
文、鄭淳淳/圖、孫沛群
延伸閱讀:
喝這些會得腎結石? 其實取決於你的飲食習慣啊 !
泌尿道結石好痛!軟式輸尿管鏡手術 沒有傷口疤痕、一次幫你清乾淨
背痛、頻尿恐是腎結石徵兆!一圖了解腎結石有哪些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