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是人體呼吸系統中關鍵器官,當民眾出現喘、咳嗽時卻是常忽略,當肺臟疾病未及時處理,嚴重末期肺病最終需要肺臟移植,但有許多肺部疾病患者不敢運動,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胡漢忠表示:「不是肺部有問題就要限制運動,肺臟移植患者同時會搭配肺部呼吸訓練,慢性阻塞性肺病透過專業指導也還是可以運動,是有助於長期疾病的惡化。」
肺臟對外界接觸!移植後容易產生感染
國內外有四種最常見的肺臟疾病,最終可能會進展到需要「肺臟移植」,包括肺氣腫、肺纖維化、支氣管擴張、肺動脈高壓,根據健保署公佈的 2008-2021 年各類器官移植術後公開統計資料顯示,台灣肺臟移植總案例僅有 166 位,肺臟移植的五年存活率也只有 54 %,明顯落後於歐美國家的水平。
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外科主任暨肺臟移植召集人陳維勳說:「因為台灣的肺臟移植相較於心、肝、腎等其他器官的移植發展較晚,而肺臟作為一個與外界直接接觸的器官,相較其他器官來說更容易受感染影響,捐贈前的篩選要求較高;加上移植後感染及排斥的問題,也是影響存活率的原因。」
肺臟移植後也有機會恢復正常運動生活
肺臟移植的患者主要一年內死亡原因都是感染,超過一年導致死亡主要都是排斥,剛移植完的患者會需要使用比較多免疫劑,相較容易造成感染,而隨著時間久身體免疫力產生變化時,肺臟功能開始下降有可能是產生慢性排斥,在國外確實有患者因此考慮進行二次肺臟移植。
一名 40 歲的連先生,學生時期就知道自己罹患支氣管擴張症,因肺部長期反覆感染,肺功能每況愈下,須整日依賴供氧設備,連走路都有困難,經過評估轉介進行肺臟移植評估,年僅 37 歲就進行雙側肺移植手術,好在術後一個月出院,六個月積極復健下肺功能大幅改善,不僅能回到工作崗位上,能進行慢跑、水肺潛水。
這幾年隨著醫療進步之下,肺臟移植存活率有逐漸提升,陳維勳表示:「許多肺臟移植前的病人因為呼吸衰竭而導致肌肉萎縮,行動不便,所有移植後病人制訂為期六個月的復健計畫,針對病況不同,設計個人化運動處方,例如:手術前因為過度使用呼吸輔助肌,導致呼吸型態改變,呼吸治療師教導呼吸調控方法、安排肌肉阻力訓練,隨病情變化調整肺部復原計畫。」
同時也會搭配復健科執行運動測試以檢測運動功能、物理治療師考量日常生活、職業及體育類活動需要,安排個別化肺部復健,給予呼吸、咳嗽訓練,漸進式安排有氧、肌力及功能性訓練等個別化運動處方,增強病人的心肺耐力及運動能力。
一運動就「喘」需要循序漸進
即使肺臟移植的患者大約半年的時間內就能夠恢復正常的身體狀況,甚至能夠參與慢跑、爬山等運動,展現出驚人的康復成效。即使六個月復健計畫結束,肺臟移植協調師密切跟進病友們康復狀況,提供必要性的支持與建議。
不論有沒有肺部疾病,胡漢忠表示:「適度運動絕對是正向加分,不只訓練肺活量、心臟力量、骨骼、關節也都訓練得到,常常病人一動就覺得很喘,限制病人的意願,如果透過適度運動確實慢慢改善喘的感覺,如果運動喘都沒有改善其實是有意義的喘,需要諮詢醫師,是否有器官出現異常。」
鼓勵肺移植病友、肺部疾病患者及一般民眾保持適度運動,不要懼怕運動,以維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生活品質。
文、王芊淩/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陳建州妹妹等「肺臟移植」!關鍵原因讓肺移植等待時間久
哪些疾病需要肺臟移植?林口長庚完成50例存活率達世界水準
肺臟移植為何難度高?無法再生又容易感染「常見3大疑問」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