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國民爺爺」邊希峰胰臟癌病逝!了解癌王的危險因子、診斷方式、治療及預防

據韓國媒體報導,南韓「國民爺爺」邊希峰 18 日上午因胰臟癌病逝,享壽 81 歲。邊希峰自 2018 年被診斷出罹患胰腺癌,積極接受治療後,痊癒於 2019 年回歸螢光幕,並將罹癌之事公諸於眾。沒想到回歸後沒多久,疾病再度復發,再度接受治療,但最後仍不敵病魔,令人不勝唏噓。

邊希峰演技精湛,生前曾演出《我的女孩 My Girl》、《我的女友是九尾狐》、《皮諾丘》、《陽光先生》等知名韓劇;同時也是奧斯卡最佳導演奉俊昊的御用演員,曾參演國際知名電影《殺人回憶》、《玉子》、《駭人怪物》等;2020 年更獲得南韓頒發文化功績勳章,可說是大半輩子都奉獻在影視圈上。

台北榮總胰臟癌治療暨研究中心主任石宜銘表示,胰臟癌男性發生率為每十萬人口 4.64 位、女性為每十萬人口 3.21 位,為我國癌症發生排名第 13 位,十大癌症死亡第 7 名。

胰臟癌高危險因子

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法國時裝界大師卡爾老佛爺、國際知名聲樂家帕華洛帝、資深藝人巴戈等都是因為胰臟癌過世。台中慈濟醫院外科部主任余政展指出,胰臟癌是從胰臟細胞生長出來的惡性腫瘤,五年存活率低於 5%,是各種癌症中預後最差、最兇險的癌症。

石宜銘提到,胰臟癌發生原因至今仍不明確,目前可知的危險因子,如有特定遺傳基因突變者、有遺傳慢性胰臟炎者,發生胰臟癌的機率比常人高。此外,罹患胰臟癌的風險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大約 2/3 患者的年齡大於 65 歲,男性患者略多於女性。而吸煙、飲酒也是胰臟癌的危險因素之一。

胰臟癌症狀有哪些

余政展提到,胰臟癌隨著腫瘤擴大,依腫瘤形成時在胰臟的部位變化,病人會陸續出現體重直線下滑(減輕 5〜10%)、黃疸、上腹悶脹痛、背痛、嘔吐感、胃口變差、腹瀉等症狀。要注意的是,胰臟癌所引起的「腹痛」與其他腸胃道疾病相似,如果治療效果不如預期,務必進一步詳細檢查,排除是胰臟癌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鍾智淵指出,胰臟癌的檢查與診斷具有相當難度,因為胰臟位在腹腔深處,與其他器官交錯,亦受到腸子遮擋,因此無論是要徒手觸摸、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其診斷皆有所侷限,若要開刀取出組職化驗,也有一定難度,因而時常被延誤。

診斷胰臟癌 2 檢查

安南醫院健檢中心主任蔡忠紘表示,根據最新的文獻建議,內視鏡超音波與磁振造影,都是適合針對高危險群做為胰臟癌健檢的工具。一般而言,可建議高危險群,第一次可先接受內視鏡超音波檢查,之後再搭配每年一次的腹部磁振造影檢查,應是較適合的胰臟癌篩檢方式。

台東馬偕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吳佳憲進一步說明,胰臟癌早期發現、及治療相當重要。「內視鏡超音波」,在小於 2 公分胰臟腫瘤的診斷準確度高於傳統的電腦斷層(CT)和磁振造影(MRI),此外,內視鏡超音波還可導引細針穿刺進行胰臟腫瘤切片檢查,準確度可高達 9 成以上。

胰臟癌治療這樣做

石宜銘說明,「手術切除」仍是目前胰臟癌治癒最有效的選項,然而胰臟癌早期症狀不明顯不易察覺,往往一發現就已是末期無法手術,加上胰臟鄰近大血管與其他重要器官,增加了手術切除的困難度,是 1 種預後相對較差的癌症,僅能以化學及放射姑息性治療,故有「癌王」之稱。

不過現今胰臟癌的治療,因為有許多新興的治療武器出現,提供胰臟癌患者更多治療武器。除了手術切除、化學藥物與標靶藥物治療為胰臟癌病人的治療主流外,現今的精準治療、新藥臨床試驗正蓬勃發展中,希望能給予胰臟癌患者一線生機。

石宜銘提到,可手術切除的病人,先以前導性、輔助性化學治療,加強手術前後的治療效果;而對於無法手術切除的病人則給予全身性的化療,或合併光子治療與重粒子治療,加強胰臟腫瘤局部的控制與治療,讓部分原本無法手術的病人在治療後,仍有手術的機會,大大提高存活率,不再聞「癌王」色變。

余政展提醒,預防胰臟癌除了少糖、少油、少鹽、高纖維質飲食,也要養成遠離菸、酒,並養成運動習慣,防治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也是防癌的不變法則。

諮詢專家:台北榮總胰臟癌治療暨研究中心主任 石宜銘台中慈濟醫院外科部主任 余政展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 鍾智淵安南醫院健檢中心主任 蔡忠紘台東馬偕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吳佳憲

文 / 黃慧玫、圖 / 黃懷賢

延伸閱讀:
全台首例!健保給付達文西胰臟癌手術 助病患化險為「胰」戰勝癌王
免疫細胞治療癌症新突破!新技術讓實體癌細胞99%全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