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 10 月 20 日是「世界骨鬆日」,而 2023 年的主題是「BUILDING BETTER BONES THROUGHOUT LIFE」,建造一生「績優骨」,及早存骨本是預防骨鬆的不二法門。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無聲疾病」,會使得骨骼變薄、密度降低,並失去強度,造成行動力的逐步喪失。根據統計,骨質疏鬆症在全球是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流行疾病,約每 5 人就有 1 人有骨鬆危機。
一項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 IOF(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 回顧研究指出,台灣 50 歲以上骨骼健康問題位居亞洲之冠,長期下來恐陷臥床、失能危機。而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有近千萬 50 歲以上民眾應留意骨骼健康 。
保護行動力要趁早,30 歲起就該注意
然而,熟齡族總是忙碌於事業與家庭,常忽視年齡對健康狀態的影響,等到身體出現症狀才開始擔心,而骨質流失不像其他慢性疾病沒有徵兆,也因此使得行動力超齡不自知。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黃兆山就曾收治 1 位 55 歲女士,因經濟狀況寬裕提前退休,準備開始到處旅行,不料某日在家中跌倒,到院後診斷為髖部骨折,這才知道過去因工作久坐、缺乏運動及三餐不正常,導致骨密度不足。
漫長的復健使她生活大受影響,原本滿心期待的旅遊計畫告吹,讓她鬱鬱寡歡,覺得與期待中的退休好命生活頗有落差。黃兆山提醒,退休要好命,真的要從日常開始保養行動力。骨質疏鬆防治絕不是等到年長才來做,因為人體骨骼在 30 歲以前達到高峰,之後會隨著年齡增加,骨本逐年減少,因此,需從年輕開始做起。
居家行動力檢測,透過簡單 3 動作自評行動力
- 動作 1:靠牆半蹲,能否挺直背部
- 動作 2:站立不屈膝,雙手能否輕鬆碰地
- 動作 3:單腳站立雙手平舉,能否持續 10 秒不搖晃
他說:「等到需要治療、復健後,就算順利恢復了,狀況也可能大不如前。」千萬別為了年老好命,努力工作存錢,卻而忽略自身健康,不然,不論存款有多少個零,沒了健康就無法享受好命生活。
黃兆山提到,研究顯示現代久坐、飲食不均的生活型態及不正確的運動觀念,容易讓肌肉、活動量下降 ,當心提升未來失能、臥床等風險。因此,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建議「儲值好命 3 招」,教你靠後天良好的生活習慣養成好命。
第 1 招 「聰明吃」攝取足夠蛋白質、鈣、維生素D
蛋白質能幫助長肌肉,鈣質及維生素 D 則對骨骼健康相當重要,這三大營養素是維持健康行動力的關鍵。黃兆山建議,每餐至少攝取半個手掌大小的豆魚蛋肉類。年長熟齡族也能透過每天 1 杯乳製品輕鬆補充蛋白質、維生素 D3 及鈣質,維持骨骼健康。
第 2 招 「健康動」運動要有氧、肌力訓練兼顧
研究顯示,長期且持續地進行有氧以及肌力訓練有助於骨質形成。黃兆山建議,可參照國健署指引每週運動累計 150 分鐘以上,除了有氧運動外,也要適當肌力訓練;善用道具居家強化肌力非難事,熟齡族也能利用水瓶進行手臂抬舉增加上肢肌力,或是彈力帶輔助抬腿強化下肢肌群。
第 3 招 「好好睡」則是每日睡眠要充足有品質
一項針對骨骼健康與睡眠的研究顯示,每日睡眠低於4小時,將增加骨骼健康的風險 。研究也指出睡眠與行動力障礙成正相關,若睡眠時間不足導致身體機能下降,將增加跌倒風險。
黃兆山提醒,蛋白質不僅能幫助肌肉合成,更與睡眠品質息息相關。蛋白質不足將導致身體缺乏生成褪黑激素的胺基酸原料 ,體內含量過低容易影響睡眠。另外,補充鈣質,能放鬆身心幫助入睡,提升睡眠品質也強化骨骼健康。
文 / 黃慧玫、圖 / 林欣儀
延伸閱讀:
30 歲後骨質易流失!對抗骨質疏鬆 5 運動有助強化骨質
除了三高還有一低!醫提醒:逆轉骨質疏鬆症,定期檢測骨密度留意骨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