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周天成罹患大腸癌恢復良好!早期防復發這是關鍵

台灣羽球好手周天成才在國際賽事中摘冠,其實這場勝利得來不意,因為剛過 34 歲生日的他,去年卻被診斷出罹患「早期大腸癌」,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分析:「目前大腸診斷的中位年齡是在 50-70 歲之間,34 歲算是非常年輕發病的,這些族群非常需要仔細詢問家族史,擔心是否有基因突變、基因調控失去平衡,通常是導致年輕族群出現大腸癌的原因。」

早期大腸癌治療仍以手術為主

周天成首度公開分享罹癌的心路歷程,去年因為像 2、3 年沒有做健康檢查,讓向來有規律健檢習慣的他很快地安排後續檢查,沒想到做完大腸鏡後,意外發現罹患早期大腸癌,但他並沒有慌張,很快進行手術切除,術後也沒有影響訓練繼續出國比賽。

事實上,根據衛福部統計,統計第一期大腸癌病人的五年存活率有達到 90%,第二期則有 80%,依照目前臨床上的治療準則,台北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黃聖捷醫師分析:「早期還是主要的治療方式還是手術,期別是根據腫瘤的大小做界定,早期基本上都可以靠手術切除,即使是不好的 BRAF 基因突變,只要是在早期切除預後都還是會不錯。」

第二期大腸癌評估搭配輔助治療

隨著大腸癌糞便潛血篩檢的普及,臨床上第 1、2 期病人的數量比例有上升,但該怎麼防範早期手術後,未來再復發也是一大關鍵,黃聖捷說:「第一期復發機率很低,第二期需要評估是否危險因子,例如腫瘤是否為分化不良的腫瘤細胞、是否有淋巴或微血管浸潤,若有這些不好的預後因子,復發的機會也就會比較高。」

因此在現今的治療準則當中,為了降低復發或轉移的機會,第三期大腸癌患者手術切除腫瘤後,一定要搭配輔助性化學治療,至於第二期的病人,黃聖捷分析:「經過多年來的經驗,發現第二期患者若帶有危險因子,像是腫瘤病理特性差、腫瘤浸潤周邊器官等,屬於高風險族群,應該比照第三期進行輔助治療,只是化療不用打得那麼久,仍是有降低一成的復發機會。」

定期糞便潛血檢查降低兩成死亡率

大腸癌雖然在最新癌症登記資料中降低為發生率第二名的癌症,但民眾仍不能掉以輕心,黃聖捷提到:「疫情期間當時大腸鏡高危險管制檢測,所以那段時間大腸癌診斷率下降,如今現在恢復後正常後,原本預估確診率會有爬升,但從去年數據統計看起來有特別突出成長,可能還需要更多時間觀察。」

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預防大腸癌的重要性,大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且治癒率很高的癌症,可以把握以下三大原則。 

  • 天天五蔬果: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避免吃煙燻或燒烤食物。
  • 維持每日運動。
  • 二年一篩檢:定期糞便潛血檢查,可早期發現大腸癌,並有效降低 2 成死亡率。

諮詢專家:台北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黃聖捷醫師

文、王芊淩/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沙發馬鈴薯注意!研究指出:久坐不動恐致大腸癌,出現 1 狀況快處理
血便、排便習慣改變,當心大腸癌找上門!醫師:少吃 3 類食物、注意 8 大身體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