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與肥胖之間的關聯性在過去幾十年中已廣為人知,隨著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數的增加,研究人員和醫療專業人員開始重視體重管理在糖尿病治療中的重要性。如美國糖尿病學會(ADA)的國際治療指引,已將體重管理置於與血糖控制和器官保護同等重要的位置1。
內分泌暨糖尿病專科田凱仁醫師說明,肥胖是糖尿病患者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過多的脂肪會增加胰島素的阻抗,導致血糖升高,進而引發糖尿病2。此外,肥胖還與糖尿病的併發症風險增加密切相關,例如,肥胖可導致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高血壓、高膽固醇和中風等併發症的風險增加3.4,進而加重了糖尿病的病程和影響患者的健康狀況。
糖尿病治療指引的演進
許多人都聽過糖尿病的治療要三管齊下,藥物治療、飲食控制、運動訓練要併行才能有效的控制病程,而在過去,醫療專業人員通常將血糖控制和器官保護作為主要治療目標5.6,田凱仁醫師直言:「過去的治療是以血糖為中心,以血糖能控制達標為第一優先5。在之前的藥物的研究中認定,血糖控制的好,長期的心血管與眼睛、神經、腎臟等器官就會受到保護7。」
但減重不僅可以改善血糖控制,還可以降低併發症的發生率,而一些新型的藥物陸續上市,不只有降血糖的效果,還有器官保護以及降體重的效果,讓糖尿病患者的體重控制不再只能依靠飲食及運動,也有著藥物可以幫助控糖、減重,所以國際指引將體重管理的治療建議導入其中。
可以說隨著科學研究和醫療技術的進步,可控糖兼顧體重管理的藥物出現,讓體重管理在治療指引中的地位與血糖控制、器官保護並駕齊驅8,成為近年最重大的修改之一。
減重治療對糖尿病和共病的影響
減重治療對糖尿病患者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通過藥物治療或生活方式改變實現體重減輕,可以有效地改善血糖控制,從而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風險。
其次,體重減輕還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9和心理健康10,增加對治療的依從性11。最新的研究顯示,減重不僅可以改善糖尿病的控制,還可以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因此對於糖尿病患者的整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田凱仁醫師也指出:「在 ADA 的指引中提到,如果患者的體重減少 3~7%,就可以改善血糖控制及心血管的危險因子,減少10%以上更能改善糖尿病及長期的心血管疾病結果及死亡率12。」
控糖、減重、保護器官的藥物更受重視
在糖尿病的藥物治療中,最耳熟能詳的就是胰島素了,但隨著新型藥物的開發與治療指引的演進,可以同時控糖、減重、保護器官的藥物更被推崇,不會造成低血糖的降血糖機轉,也讓醫病使用時更為安全。
田凱仁醫師解析,早期治療糖尿病都使用二甲雙胍(Metformin)與磺醯脲素類(sulfonylurea) 2 類藥物,但是磺醯脲素類藥物可能會造成低血糖,後來出現了標榜不會低血糖的 DPP-4 抑制劑,讓治療指引與用藥策略發生改變。
而在近年引領治療趨勢的 2 類新藥物則是:SGLT2 抑制劑與 GLP-1 腸泌素藥物,田凱仁醫師說明:「這 2 類藥物不僅能做到控糖、器官保護、還有減重的效果,也不易造成低血糖。如果是有共病、肥胖或具高風險的心血管疾病等患者,ADA指引中也優先建議這兩類藥物。1」治療目標若為體重控制以及血糖管理,ADA指引也有明確將這2種藥物之療效證據做出用藥分級建議1。
國內健保用藥策略與國際治療指引的差異
體重管理在糖尿病治療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國際治療指引對於其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然而,在國內,健保給付方式與國際指引可能存在一些差異,這給患者和醫療專業人員帶來了一些挑戰。
田凱仁醫師表示:「健保將二甲雙胍類藥物做為第一線使用藥物,在血糖控制不好的情形下才能加入二線用藥如 DPP-4 抑制劑、SGLT-2 抑制劑一併治療。而 GLP-1 腸泌素藥物的使用限制更為嚴格,需要使用 DPP-4 抑制劑、SGLT-2 抑制劑等持續治療 6 個月後,且糖化血色素仍高於 8.5% 才可以使用;或是病患罹患重大心血管事件,那在使用最大劑量的二甲雙胍類藥物後也可以被健保允許使用 GLP-1 腸泌素藥物。」
上述的糖尿病治療的健保給付方式,導致一些糖尿病患者無法第一時間使用新型藥物,得達到一定的治療條件後,仍效果不好才能使用。此時醫病間的溝通與討論就更顯重要,如是否需要考慮自費提早使用更合適的藥物,讓患者提高生活品質與治療效益,達成血糖控制、器官保護及體重管理兼具治療目標。
文、趙乙錚/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糖尿病合併肥胖患者注意!做到一件事能逆轉糖尿病
治療決策醫病共同擬定成功抗病 揪出血糖控制困難「重」點
光「肥胖」就可能產生神經變病!糖胖症留意足底麻、痛、刺